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9.7°C-15.0°C
澳元 : 人民币=4.8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个李安,抵得上一万句文化自信(组图)

12天前 来源: 黑噪音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前不久,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其最新电影修改50多次都无法在国内过审。

说实话,那部电影也没说什么特别不能说的,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但大家也明白,现在拍电影可能是拍的时候可以,但等拍完审查就又收紧了,所以有时候几千万的投资就“白拍了”。这个尺度是非常难以把握的。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我甚至不敢写出这部电影的名字和导演的名字,因为我同样不知道尺度在哪里。

这就让我想到“文化自信”这个理念。

在后台,有很多人说我不够自信、崇洋媚外,关于这种逻辑我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但还是需要重申:其实我对中国文化优秀的方面很自信,而且我非常希望中国的文化产品能走向世界,也没有人比我更希望中国能成为文化强国,创造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全世界。

但我对审查尺度不自信。

文化自信这件事情,它不是硬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在1980年代之前,我们中国人绝大部分都生活在极端的赤贫之中,最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能不能吃饱肚子,再加上特殊年代只能看八个样板戏,也不允许读一切关于真实人性的书籍,那时候自然谈不上任何的文化自信。

所以文化自信这件事儿,是从咱们富起来之后才开始谈论的。时间跨度,也就最多20年。

你说这让人怎么自信?尽管之前有着数千年的绵延历史,但我们之前的确被赤贫和文化封禁摧残了很久,恢复起来是很慢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种在1980年之前还是黄书,看了是要判刑的,但那时候美国已经在拍摄《星球大战》;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已经拍出《罗生门》有30年了,而我们还在为《简爱》是不是黄书而争论。

一个李安,抵得上一万句文化自信(组图) - 1

在这种条件下,只松绑学习了二三十年就觉得文化繁荣程度要赶超西方了,这真的不现实。

所以,要先正视差距。就像我最近看了美剧新片《幕府将军》,其制作水准再次让我惊叹不已——他们的电视剧制作精良程度,已经抵达了另一个层次。

当然,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才华横溢者。1990年代,中国人拍出了《霸王别姬》这样的影史巨作,放眼全世界也是数得着的经典名作。后来又有姜文的《鬼子来了》,再往后,科幻小说方面也有了刘慈欣这样的国际大腕。

一个李安,抵得上一万句文化自信(组图) - 2

当然,上面我提及的,除了刘慈欣之外都被禁了。

尽管被禁了,我仍然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所以什么才是文化自信呢?很简单,就是优秀的作品。

我知道必定有人会说:你怎么尽举些表达中国黑暗面的作品?

对于这种疑问我建议先了解一下什么叫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文学艺术都不是以歌功颂德为美的。

就像欧洲人评判欧洲自己的好电影,也是以批判欧洲的题材居多,很少有歌颂欧洲多美好的电影获奖。美国人也一样,美国人还给揭发911是美国政府的阴谋这样的纪录片(《华氏911》)颁奖,这不是纯纯给自己打脸嘛?

所以,欧美颁奖给中国的电影可能“黑暗面”题材略多,那是带有普遍性的,并不是因为欧美人想单独黑中国。

因为在黑暗面之中,我们才能洞察人性。就像余华的《活着》也在意大利获过奖,那也不是意大利人想要黑中国,而是因为写得好,表达了普遍的人性痛苦。所以中国人和意大利人都喜欢余华的作品。

所以文化自信意味着,要允许自由地创作、自由地批评。当然也可以自由地歌颂,没人说不能歌颂。

但不能只允许歌颂,不允许批评。歌颂就是爱国、批评就是汉奸——这么想就不合适了吧?

我前面说,没有人比我更渴望文化自信,确实如此。像之前杨紫琼的电影《瞬息全宇宙》横扫奥斯卡奖,我就非常为之高兴。不过另外一位中国女导演前两年也获得了奥斯卡奖,我连她名字都不敢提。

一个李安,抵得上一万句文化自信(组图) - 3

杨紫琼获奖我很高兴是因为,我知道华人的文化在全世界相当弱势,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界认可了华人的创作,这不是“洋大人的奖赏”,而是努力创作的华人们应得的,是一种文化输出。

这就是作品的力量。《瞬息全宇宙》的拍摄方式可能中国人不习惯,但故事内核绝对是充满了东亚气质的。所以不光是中国文化,随着韩国电影《寄生虫》在好莱坞的成功,东亚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存在感,这真的是史上第一回。

所以奥斯卡最佳影片,韩国的《寄生虫》导演奉俊昊说道:“亚洲电影人应当团结。”

他也表达过遗憾,因为他不希望审查尺度让中国电影止步不前。他希望东亚电影共同崛起,去在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这岂不是最好的“东亚文化自信”宣言和志向?

我觉得中国人创作的东西,第一次真正拥有完全的文化自信,其实是李安。那个起点就是《卧虎藏龙》。

一个李安,抵得上一万句文化自信(组图) - 4

《卧虎藏龙》标志着李安正式从台湾走出去,他开始调动好莱坞的顶级拍摄资源,拍出了一系列含有东方韵味同时又跨越西方文化的电影,他代表的是最高级的文化自信,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一个李安,抵得上一万句文化自信(组图) - 5

所以我也认为,李安是华人导演里一位毫无疑问称得上巨匠的大师,无论是拍摄技法还是影响力。

到底何为文化自信呢?我前面已经说过,是靠作品。当你有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或者文化产品,就自然自信起来了。

而不是靠口号硬说一句:我们要自信。

一个李安这样的创作人,抵得上一万句文化自信。而李安的成功,与他所受到的传统文化浸润、开放包容的文化创作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蒜三好
蒜三好 12天前 回复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人拍过“望乡”和“人证”,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当年日本人的反战精神哪去了?
MR-Vinco梁
MR-Vinco梁 12天前 回复
李灯灰的从共党到国民党,从弯弯总捅到精神日本人,这么好的题材为什么不拍?
KIRIE
KIRIE 12天前 回复
弯弯那么多二战日本自愿慰安妇,这么好的题材,李安为什么不拍点呢?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