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1日 18.6°C-20.1°C
澳元 : 人民币=4.86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2天前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来自江苏的邓邓2021年在伦敦与英国男友过圣诞节后,随手在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发了几张两人的合照,没想到一下火了。

“那条的反响比我以前发的时尚、美妆相关的帖子都要好,也把其他帖子的流量也带起来了”,这位前美妆博主对BBC说。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1

图像来源,Dengdeng,图像加注文字,邓邓和她的英国男友

从那以后,邓邓经常发布些与男友的恋爱经历,讨论中英文化差异方面的话题,成为中国社交媒体上小有名气的跨国情侣情感博主。两年下来,粉丝量从原来的1千多增长到近8万。

最近几年,以“跨国情侣某某和某某”、“某某一家在荷兰”、“某某远嫁美国”、“某某夫妇在法国”、“英国爸爸某某”等命名的账号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迅速增多,有些博主甚至吸引了百万、千万粉丝,接踵而来广告、直播等商业运作带来不菲的收入。但与此同时,极高的关注度也成为一把双刃剑,令他们受到质疑, 甚至被批是“崇洋媚外”,也有声音指责他们是当局“大外宣”的一部分。

“跨国配”成卖点

今年29岁的邓邓说,她10年前到英国读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市场营销。她曾是一位美妆博主,但发布的内容不温不火,打击了她的积极性,逐渐减少了更新。但自从发布了她与男友的恋爱生活后,帖子点赞量和互动率都持续增长,重新点燃了她运营账号的动力。

她和男友一下班就开始拍摄、剪辑视频,一边持续发布与两人恋爱、生活相关的内容,一边摸索吸引流量的方式。

在小红书上,一条去年5月讲述他们恋爱故事的短视频吸引了1.7万次观看,2600次收藏。

自从粉丝过万以来,就开始有网红孵化机构和商业品牌找她合作。她目前与一家机构合作,较为系统化地制作、发布内容。

即便只是一项副业,她也承接了不少广告,为美妆、服饰、食品、保健、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品牌代言,这为她带来每月上千至数万元人民币收入。

邓邓说,她不仅在英国拍摄短片,也会带男友回中国体验当地的文化,记录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出来。她认为,既然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结合在一起,带另一半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很自然的事;更重要的是,“他确实喜欢(中国文化)。”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2

图像来源,Dengdeng

图像加注文字,邓邓也会带她的英国男友体验中国文化,比如穿汉服。

另一方面,她认为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只停留在媒体报道。一次她带英国男友的爸妈去中国参观,他们惊叹地感慨:“中国原来发展这么快,有太多东西已经比英国好很多了。”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既然另一半是外国人,我就非常想要把中国厉害的地方让他们知道”,邓邓说。

BBC访问的跨国情侣博主都表示,在发布过与外籍男友的帖子后,都有那种“突然受到关注”的感觉。

家在北京的Angela(安吉拉)2017年到美国读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位金融分析师。她利用业余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主要是为了让家人、朋友了解她在异国的生活。2019年,安吉拉与美国男友Andrew(安德鲁)订婚,她在抖音上发布了几张两人的合影,写上一句“怎么也想不到在地球另一端遇见你。”

几小时后,当她再次打开抖音,发现有近百人点赞;还有数十条私信,问他们是怎么认识的。短短几天,她的粉丝就从几十增长到数百。

“那几天好像做梦一样,觉得特别有意思”,今年29岁的安吉拉回忆说。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3

图像来源,Angela

图像加注文字,安吉拉和她的美国男友

安吉拉目前还只有2万粉丝,但过去两、三年,几乎每月都能收到两到三条来自网红孵化机构的合作邀请。一些表示愿意给她的帖子提供思路,或是提供制作团队帮她剪辑视频。也有机构表示,愿意资助她转移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获得更多商业回报。

这些机构都希望她突出“异国情侣”和“搞笑”这两个标签来经营平台,安吉拉说。

“21世纪视频化的爱情小说”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媒体研究助理教授黄倩在即将出版的一篇论文中谈论了中国跨国情侣网红现象。她留意到,许多跨国情侣网红都是以中国女性、西方男性的组合出现。有三对跨国情侣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尤其突出,粉丝量达到了上百万,背后都有机构帮他们做商业推广。

这些博主在镜头面前讲述着他们的恋爱和家庭故事。通常情况下,都是中国女生到国外读书,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西方小伙,两个文化不同的人从相识到相恋,再到结婚等等。过程中或许经历了波折,但整体基调是浪漫的、甜蜜的,时常还上演一些搞笑情节。

根据帖子的评论情况,屏幕前的观众似乎饶有兴致地在一个接一个的短视频中追随着博主的生活变动: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互见公婆、准备异国婚礼……仿佛追看一部精彩的言情电视剧。

“天呢,看到这么幸福的画面会落泪,父母支持,家庭和睦,生活圆满,虽然文化迥异,两个人也能因为相爱而融合在一起,这是什么神仙小说啊”,一位网友留言说。“终于看到你们修成正果了!”另一位网友在邓邓订婚的帖子下写道。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4

跨国情侣网红的粉丝大多是年轻女性。根据数据供应商蝉妈妈,拥有380万粉丝的情侣博主TJandClaire(TJ和克莱尔),抖音观众中有84%是女性;18-30岁的人约占总人数的60%。另一位跨国情侣博主AriaAndBrandon(阿丽亚和布兰登)拥有470万粉丝,抖音观众中有92%是女性;18-23岁的人占50%以上,24-30岁超过30%。

从地域分布来看,关注这两位网红的粉丝中,最多人来自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一线沿海省份。

黄倩博士认为,这反映出“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尤其是中上层收入、一、二线城市的女性群体里边传播是比较广泛的。” 据她观察,除了跨国情侣博主之外,一些提倡不婚不育、丁克家庭(双薪水、无子女),以及老公在日常生活中对太太表现尊重的博主都非常受欢迎。

中国的社交媒体存在审查,但仍为性别议题带来了讨论空间。美国西德州农工大学(West Texas A&M University)传播学副教授陈理认为,许多中国年轻一代的女性看到或亲身经历了在生育、职场等方面的不公平对待,产生了失望情绪,希望寻找新的生活方式,社交媒体成了她们的思路来源。

“这些社交媒体上的情侣生活是21世纪视频化的爱情小说,对许多年轻女性来说,能够满足她们对于婚姻的想象,也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投射”。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5

“洋五毛”与跨国情侣网红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批政治上倾向中国政府立场的外籍网红,俗称“洋五毛”。 他们标榜自己热爱中国,并坚定捍卫中国政府在新冠肺炎、香港和新疆等问题上的言论,吸引了大量粉丝。与他们不同的是,跨国情侣博主很少谈论政治话题,而是聚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上。

观察跨国情侣网红的账号发现,最受欢迎的帖子通常包含:带外国人吃中餐、穿汉服、唱中文歌、体验中式按摩、参观中国某个景点等内容。凡是涉及情侣之间的甜蜜互动,或是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搞笑情节尤其受到欢迎。

一些跨国情侣网红还擅长使用“汉服”、“马面裙”、“东方美学”、“中式审美”等标签。比如,网红博主AriaAndBrandon在2023年全年,前20条点赞最多的帖子中,至少6条与这类标签相关。点赞量最高的一条帖子是“我穿汉服坐他旁边 他竟然跑了……”。这条帖子获得了362万人点赞、57万人转发、33.5万人评论。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元素在全球语境中被忽略,尤其是在时尚圈和文化圈”,黄倩博士说,跨国情侣网红的出现“反应出一种自下而上对西方中心主义的不满和反思。”

她解释说,许多海外华人、尤其年轻一代在国外留学期间会受到全球批判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反思以西方为中心的审美和价值取向。

“跨国情侣网红与‘洋五毛’现象是一脉相承的,呈现出的是北京被西方孤立下,中国媒体上的一种抵抗,”黄倩说。

不同的是,跨国情侣网红“是一种软性抵抗”,她称之为“文化民族主义情绪”,即意识形态与审美之间的结合。

近年来马面裙在中国广为流行,就被认为是自下而上推动起来的。这股潮流从动漫圈蔓延开来,逐渐扩散到时尚服饰领域,后来由官方推波助澜掀起全民风潮。2022年中旬,西方奢侈品牌迪奥被质疑模仿马面裙设计,遭到许多中国年轻人的不满,在海外的众多留学生甚至上街游行示威,表达抗议。

“一开始大家纯粹是觉得马面裙好看,但如果把好看和民族主义情绪联系起来,比如说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式美学,需要发扬光大,就会吸引更大的受众,包括一些民族主义情绪较强的人,”陈理博士说。

“这些博主自己未必有多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但他们可以从中获利,增加关注度”。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6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马面裙近年来在中国非常流行,被认为是自上而下推动起来的潮流。

“双刃剑”

不过,对于许多博主来说,过高的关注量也成为一把“双刃剑”,令他们遭遇审视和质疑。

在英国的邓邓说,她曾经羡慕一些网红博主,能创作出爆文迅速涨粉。但在遭遇过一些恶意评论、诋毁之后,她的这种想法已经变淡了。

“有些是人身攻击,也有人会发私信诅咒我,说一些非常难听的话,”邓邓说。看到这类留言时,大多时候她都会直接删除,或者把对方拉黑。

她目前与一家网红孵化机构合作,有四个人帮助她运营账号,分别负责与品牌商沟通、剪辑视频、媒体公关等,但她说, 自己要在冲流量和自我保护方面做好平衡,希望粉丝量“缓慢、持续地增长”,目标是在今年年底达到10万。

“我觉得网络世界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不想变成网红大V了,现在虽然粉丝量比较小,但大部分还是蛮真诚的,”邓邓说。

在美国的安吉拉后来从抖音转到了小红书,很大程度是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一些人在留言区骂她是“间谍”、“崇洋媚外”。有些评论还招致其他粉丝为她辩护,掀起骂战——这给她带来了流量,但起初突然涨粉的兴奋心情变成了矛盾。

“看到粉丝增加我当然开心,但我的初衷是给家人、朋友分享日常生活,如果让她们感到担心,我就会自责。” 安吉拉说,她逐渐减低了发帖频率。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7

图像来源,Angela

20多岁的中国博主Wendy(温迪)在欧洲生活,2021年与当地一位西方小伙确认了恋爱关系,开始分享两人的恋爱和日常生活。她在帖子中刻意避开使用跨国情侣、异国恋等标签,以免招来太多粉丝打扰到自己的生活。即便如此,她也受到2万人关注,许多图文点赞量破百,视频观看量动辄破千。她匿名接受访问,不想引起更多关注。

温迪说,很多人恶意评论她和外籍男友的外貌,参杂种族歧视、性别侮辱的语言。一开始她无法接受,刻意隐藏了一些内容,以避开攻击。但只要有外籍男友与她同时出现,不管什么内容,都会收到这类辱骂。她把账号关了又开,开了又关,来回经历了三次销号与重开。

温迪时常收到品牌方的合作邀请,对方一般要求她提前写好脚本和拍摄大纲,包括拍摄时会穿的服装、化的妆容,甚至视频中说的每一句话,等待品牌方确认没问题之后才能发布。

“很多品牌方对于异国情侣和西方男友有一种刻板印象,会希望你做的内容越浪漫越好,越甜蜜越好,”Wendy说。

“慢慢地我觉得这种内容违背我的初心,而且很消耗情侣之间的感情。”从今年开始,她推掉了所有合作。

“我只想做自己,记录当下的幸福”,温迪说。

“流量密码”与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跨国情侣网红:为何手握“流量密码”却遭遇“双刃剑”(组图) - 8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近年来,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关系紧张,政府加紧重视增强国家软实力,一方面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对内推广文化自信。专家指出,跨国情侣网红的出现,一定程度来自于官方自上而下的驱动。

“他们不仅能迎合民族主义情绪,还在某种层面上还输出了中国的形象,”陈理博士说。

她认为,中国的社交媒体普遍受到审查,而跨国情侣网红的帖子却能广泛传播,意味着通过了安全审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政府推广文化自信的政治议程。

“对网红大V来讲,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政治,但因为间接地、或者附带着起到了一些政治上的正面效果,所以政府喜欢他们,”陈理说,“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是被国家默许,或者顺水推舟(推广政治议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其中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一方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在这种背景下,时尚、文化、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开始研究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线上,许多综艺节目、网络电视剧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创作内容;美食博主李子柒被称为传播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代表。线下,以国风为元素的文创产品逐渐遍布各大景点,比如三星堆黄金面具造型的雪糕、以诗歌命名的奶茶等等。2019年,当局还以“崇洋媚外”、“损害民族文化”为由,在全国范围内改掉了许多住宅小区的洋名。

在英国的邓邓表示,的确有人评论她利用国家政策作为流量密码宣传自己。但她说,自己并不了解政治,创作的出发点更多源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感受,只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与官方的议程吻合了。

“既然它是‘流量密码’,既然它的流量这么好,证明大家愿意看,喜欢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把中国文化自豪地展现给别人”,邓邓说。

“我不太会管他们所说的附和(大外宣),我想要分享,就会一直分享下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