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1日 17.5°C-19.6°C
澳元 : 人民币=4.86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2019-05-12 来源: 章无计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1

经公众号“章无计的诗词江湖”(ID:zhangwuji2019)授权转载。

本       文       约   2862 字

阅       读       需       要

8min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名诗。

诗人家境普通,一生漂泊,没有个固定职业,经常离开母亲出去穷游四方。

诗人考了两次进士没考上,46岁在母亲支持下考上进士。

51岁时诗人终于当上溧阳(江苏省)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但这份工作并不是他喜欢的职业,他性格低调内敛,爱诗词歌赋,常常出去游山玩水,流连风景,抓人审案的事情实在太无趣。

县令看他无意公务,便禀报上级招了个临时工代替他干活,一半的薪水给了别人,孟郊穷困潦倒。干了三年,孟郊辞了职。

在溧阳当官期间,诗人把常年分离的母亲接到自己身边,短暂结束分离的状态,工作不如意,手头也很拮据,每次出门远行老母亲都给他缝缝补补,生怕他归来的晚,衣服会穿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女的心意真的微不足道,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

孔子在《论语》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即便出了远门也要把父母先安顿好。

苏轼称这首诗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此诗还曾获得香港十大唐诗票选第一名,是游子在外想念母亲的代表作。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2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是清朝诗人,家境也很清苦,一生坎坷多难。

诗人4岁父亲去世,由祖母抚养。11岁祖父去世,12岁祖母也去世,15岁哥哥也去世,参加童生考试名列第一。

17岁时母亲年老,他四处谋生养家。22岁时,在一个大雪之夜要游幕谋生(去遥远的官府谋职),看到老母亲的容貌,想想马上要与母亲分离,他有感而发写下这篇名作。

诗的意思是:掀开门帘要跟老母亲告别了,今天要动身去谋生,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眼泪也流干了;这个风雪之夜原本是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却要离开这道门为生活奔波,诗人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没有这个孩子。

很多外出谋生的人,看到这首诗往往都是泪流两行,越是团圆之日越能体会到分离之痛,无奈又感伤。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3

《墨萱图其一》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这是元朝诗人王冕的佳作。

在康乃馨成为母爱花之前,萱草花就是母爱的象征。

鲜艳的萱草花,生在居室。南风吹着它,在为谁摇动?母亲倚在门边上盼望孩子归来,远行的路程一定很辛苦。对父母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也被阻隔听不到了。抬头看着云林,听到鸟声觉得很惭愧。

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对母亲的愧疚,为没有更多时间陪在母亲身边而自责,这也是现代很多人的心态,懂父母知父母想念父母,却没用实际行动来陪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啊。

王冕还有一首题画诗很有名: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但这首《墨萱图其一》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内心细腻的情感,成就越高越懂得感恩,越能自纠没有做好的地方。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4

《十五》又名《将母》

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作为知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这是王安石少有的描写母爱的诗作。

王安石官至左仆射、司空等,身居高位,公务繁忙。

用现在的话来说,王安石是事业型男人,年入百万的高薪阶层。即便如此,与母亲相隔两地,他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妈妈。

诗意:带着母亲来到了邗沟(江苏),但家还在白紵(马鞍山当涂)。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叫声,想到离家的儿子,南北相隔万里却有亲情的挂念。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5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是清朝著名诗人,与赵翼、袁枚合称“乾隆三大家”。

诗人家境清寒,但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母亲对他要求严格,常用竹篾在地上教他画画读诗,甚至生病中,也将唐诗贴于墙壁让他诵读,诗人只要诵读几遍诗文,母亲便微笑:病少矣。

诗人19岁时拜清朝状元金德瑛为师,随师游历抚州、建昌、吉安、赣州等地,学识大涨,一直到21岁,在年底回到家与母亲相见,感慨之余写下此诗。

诗意:母亲的爱子之心真是无穷无尽,能够在过年之前返回家是母亲最高兴的事。缝制冬衣的针线密密麻麻,来往书信的墨迹跟新的一样。母亲看到我瘦了很是心疼,问我这几年是不是过得太辛苦。我愧疚的低着头,没有奉养母亲,何谈什么漂泊辛苦?

诗人写的这种场景我们是不是都很熟?既喜悦又伤感的场面:几年没回家,母亲见到忙问怎么瘦了,可是,离开的这几年亏欠太多,哪敢说什么自己很辛苦?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6

《渡辽水》

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这首诗是写战争场面,却道出了父母与孩子生离死别的情感。

诗人有着十多年的戎马生涯,眼睁睁看着很多边疆战士为守卫祖国疆土而奉献了生命,诗词意境很悲凉,读起来让人肝肠欲断。

诗意:渡过辽水后,离咸阳已有五千里。出征的时候父母就知道今生再难以重逢,便让孩子穿好衣裳,就像送死一样。死后的战士白骨被送回咸阳,墓碑上刻着自己的故乡,而没死的战士也不会再有渡河回家的那一天,只能在辽水边上望着遥远的家乡。

这首诗不是普通的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通过对战争的残酷描写,向世人展示的是另一种生离死别。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7

《思母》

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这首诗比较特别,作者是宋末元初的僧人与恭。

与恭的父亲早早过世,家里只有年迈的母亲孤苦的留守。

身为出家之人的与恭并未忘记尘世中的母恩,时常挂念母亲,有时买点东西回去接济母亲。

诗意:白茫茫的秋日时节,让我想起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可老母亲已经逝去,已徒剩一腔怀念。想起去年五月的那次回家,阴雨连绵不断,我曾典当了袈裟买米回家的情形。

全诗语言很朴素,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回忆和思念。

一个是为了自己追求和志向,选择告别尘世,却无法陪在她身边尽赡养之孝;一个只为等待孩儿的某日归来而靠在门边眺望,真是尘世中的无奈和矛盾,生活的清苦和亲情的真挚让人潸然泪下。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人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写出一首首感怀母恩的诗句,母亲之爱是最无私的情感,水不能溺,火不能灭,也不能用时间去忘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珍惜眼前,感恩母爱。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8

果粒历史·新刊推荐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9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10

写给母亲的7首名诗,每首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1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