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8.2°C-14.5°C
澳元 : 人民币=4.83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2019-12-28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1

本       文       约 7805 字

阅       读       需       要

23min

唐代夫妻有诗存世者有多少?今日实行一夫一妻,古代可不同。那么,将妾也算,有多少?估计不足十对,今日选有故事者,逐一说来。

1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贤妃徐惠

唐太宗李世民于建立唐朝居功为多,玄武门政变喋血夺位做得有些难看,但在位二十三年,虚怀纳谏,政治修明,励精图治,国势渐盛,为历史上一代明君。好作诗,述志抒怀,雄浑刚健,虽未脱齐梁旧习,但于唐诗隆盛有开创之绩。又工草隶,好著述,也多可称。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2

李世民像

太宗皇后长孙氏(601—636),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女。年十三,嫔于世民,那年太宗也就十四五岁吧。李渊那时快五十了,先后担任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为他表弟隋炀帝打打杂,前途完全看不清楚。世民小时也多病,今存有李渊为他求病痊愈的大海寺刻石。世事沧桑,中原逐鹿的结果将这一家推上权力巅峰。长孙皇后性俭约,矜礼法,喜图传,世称贤德,为太宗生三子,是大唐江山的有力保障。可惜中年早逝,太宗伤悼不已,有《昭陵刻石文》云:“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盗贼之心,止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可惜此碑原文没有保存下来。长孙皇后去世,太宗处理三子关系时有重大失误,立长子承乾为太子,又特别喜欢有才气的四子魏王泰,魏王因此有夺嫡之想,太子感到危机而联络朝臣,终于酿成家庭惨剧:太子遭废黜而死,魏王一家远逐郧乡(今湖北十堰),九子李治得立为太子。就对三子的处分来说,太宗对不起长孙皇后,但帝王家社稷为大,也属无可奈何之事。

长孙皇后存世有《游春曲》(《吟窗杂录》题作《春花曲》,《全唐诗》题作《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去来看舞蝶,树上长短听流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诗写春日游上苑的感受,自称“兰闺艳妾”,且云“出众风流”,与其身份不尽合。郭绍林《长孙皇后〈春游曲〉系伪作——兼论七律的形成史》(《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认为本诗不见明以前记录,史籍不言其能诗,且此首已属拗体七律,指此诗为伪作。然宋人所著《吟窗杂录》卷二九已引及三四两句。此诗不合粘对,亦属唐初体式,六朝以来游春诗,大体如此,未可轻易判伪。当然也难说是好诗,偶一为之吧。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3

长孙皇后像

太宗后宫嫔妃众多,历代最称者为才女徐惠。徐惠(627—650),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女。自幼聪慧,四岁能诵《论语》《毛诗》,八岁能属文。太宗召为才人,俄拜婕妤,再迁充容。在后宫地位不高,但很有个性。据《大唐传载》记载:“太宗曾召妃,久不至,怒之。因进诗曰:‘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皇帝之于嫔妃,关系绝不平等。皇帝召妃,哪可经久不来?徐惠进诗,既庄亦谐,为皇帝解怒,也为自己找台阶,更准确说是维护尊严。

徐惠居然还曾上疏论时政。《旧唐书》卷五一载她见太宗晚年“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倦劳役”,希望太宗考虑“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看来贞观纳谏之风,也吹进了太宗后院,徐惠讲得也够直率,以前有错误,要接受教训,始终如一。

其实才女在后宫心情并不愉快。《长门怨》:“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这是乐府诗,按题目写汉武帝与陈阿娇故事,当然同情阿娇遭冷落后的不幸命运。旧爱新宠,反衬阿娇之失落,辞辇、泣扇,也是前人所常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两句,尤写君王情之变化不恒,出自徐惠笔下,更见她以文学入侍后宫之未必愉快。最后两句,更见到失意绝望。这是乐府诗,所写是题中可有之意,又怎能说其中没有一些徐惠自己的感受?

徐惠在太宗去世后第二年,据说因“哀慕愈甚,发疾不自医”而逝,年二十四,追谥贤妃。

2

唐高宗李治与则天武后

第二对夫妻要说高宗李治与其妻武曌。武曌是她晚年自改名,高宗未曾得闻。她的本名,今人研读怀疑是华存,太宗时赐名媚娘,还有各种说法。今人多称武则天,是将姓与尊号连读,古代绝无此说,一查四库检索即可知。

高宗是太宗第九子,本来继位无望,两位兄长恶斗,结果他成了赢家。他当太子六年,最有成就的工作是为母亲追福,在长安城南建了一座宏伟的大慈恩寺:寺名从他自己感恩母德而起,让世人皆沐此慈惠,福泽长存。高宗在父亲病重期间,已经与父亲的才人武氏走得很近,父亲还没断气,即将宰相换成了自己的人。即位时,他二十二岁,更主意多多,既靠舅舅清除了威胁自己的兄弟,又将武氏从感业寺群尼中捞出,不在意父妾之忌讳,一路拔擢到皇后高座,又借她手将父亲留下来辅佐自己的老臣打下去。武后也确争气,为她至少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高宗在位之中期,太太称天后,自己称大帝,大体是夫妻共理天下。高宗后期多病,权归天后,更严重的问题是天后不仅让大帝靠边,还想到大帝身后掌控儿子,续揽大政。第一个太子李忠是后宫所生,废也就废了。第二个太子李弘(654—675)是高宗与武后的长子,立为太子十八年了,二十二岁时莫名暴死,据说与不得母爱有关。高宗无奈,只能坚持做到给儿子送个孝敬皇帝的名分。下一个太子李贤也是武后所生,主意更大,尤喜欢读史,妈也不喜欢。李贤被废时,留下一首《黄台摘瓜词》:“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是对没有母子之情的政治动物的控诉。武后的后两个儿子就学乖了,妈说什么都服从,即使是自己的老婆、儿女,也随时可杀,绝不动气,这才保下小命,保证武周以后大唐之中兴。

高宗诗风与太宗接近,但缺乏英雄气。早年所作有《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含彩,空水迥分晖。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诗作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岁末,还是太子,到寺祈福,见到在此设译场的玄奘法师。诗写得庄重严肃,表达虔恭佛法、谒寺悟脱的情感。佛语与景语交迭出现,可以看到他在两方面的良好修养。高宗即位后仍喜欢写诗,今存十多首,可惜好的不多。

武后存诗甚多,其中大多为郊庙歌辞,庄重有馀,不涉情感。此外,她的诗许多出自群臣或女官代笔,不易区分,但故事很多。如《腊日宣诏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据说在她称帝后的天授二年(691)腊月,群臣耻辅女主,欲有举动,诈称花开,请女皇游上苑。武后有所察觉,乃以此诗宣诏。到次日凌晨,名花瑞草,满苑开放,群臣因服其异。此诗此事,多可怀疑,无论百花开放随节气先后有殊,群臣谋弑,异瑞慑人,皆未必有其事。在女皇称帝时,舆情不稳,自可理解,编此类故事说明有非人力可达到者,且为她之诛杀群臣设立根据。无论真相如何,此诗霸气侧漏,决绝英断,是难得的好诗。敦煌遗书有两个写本,可见流布之广。

录一首武后有人情味的佚诗:“依依柳色变,处处春风起。借问向盐池,何如游浐水?”诗见《山右石刻丛编》卷五收河东石刻韦元晨《六绝纪文》内,说长安二年(702)命宰相姚崇考察河东盐池,姚崇将归,武后作此诗问候。前两句写春日景色,杨柳依依,春风处处,诗意很明白晓畅。接下来问,此次远行盐池,与在长安附近的浐水游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姚崇又是何等聪明之人,马上回答:“归来朝帝[阙],忽[逢]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说我即将归朝,忽得皇上鸿音,知道您与群臣在浐水的盛况,远胜我在汾川所见。淡淡的调侃,谨守分际,君臣相得,于此可见。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4

武则天像

3

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上官婉儿

中宗(656—710)是武后与高宗的第三个儿子,两个哥哥的命运他都见到,知道老妈手段之酷烈,更学会了避让与妥协。父亲去世后,他短暂即位,头脑一热,真想做事了,被老妈一巴掌打到房州(今湖北房山),苦熬了十多年。待到老妈被狡猾的狄仁杰骗得上了套,把他找回来,做了大周朝的皇嗣。他的儿女不懂事,居然议论祖母的男宠,立即被杖杀,他不敢吭声。五十岁时,终于借老臣之手将重病的老妈圈禁,他当家做主。他的夫人韦皇后出来要权,小女儿安乐公主也喊着要继承权:这家人遇到恶的就躲,一有机会就什么都要。也许中宗觉得多年对不起老妻,也许他本来就是个没有决断的退让君主,在位五年半,多数时间带领群臣游山玩水,饮宴作诗,为古诗向近体诗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史称景龙文馆唱和。

中宗早年诗有《夏日游石淙侍游应制》,末二句云:“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那年他四十五岁了,仍做出膝下承欢的幼儿姿态,宣誓效忠老妈,稍显有趣。不过他的诗写得很流动,对辞语把握良好。他即位后诗,可举《幸秦始皇陵》:“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始皇陵在临潼骊山附近,中宗在景龙三年(709)岁末幸陵作此诗。登临怀古,想到秦之为政烦碎,愚民变俗,无论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他都不表赞同。当年修阿房宫,浪费巨大,而今只有遗迹为墟。所谓东南气,是说民间有不平反抗,始皇东西奔走,一无所成,死在半路,尸体发臭,只能以鲍鱼掩饰。诗没有展开议论,但历史上的失德,他有所理解,但也无意加以改变。

中宗君臣的柏梁体唱和中,有韦皇后的一句诗:“顾惭内政翊陶唐。”以夫为圣君,自称内政做得还不够好,场面上很得体。据说上官婉儿常为她捉笔,也许吧。韦皇后母女皆有野心,能力远逊于武后。中宗死后不久,太平公主与临淄郡王李隆基起兵,韦后母女被杀。史称中宗是被她母女谋害,看不出有此必要啊,也许就是胜利者找出来的谋反理由吧。

中宗身边有位大才女,昭容上官婉儿。婉儿是反武后的才士上官仪的孙女,初生即配入内庭,一生都在宫中。新出墓志知她曾是高宗的才人,后来是武后的文胆,再后来是中宗的昭容,这一家真够乱的。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5

上官婉儿像

婉儿是罪人之女,长期宫中生活并不愉快。据说武后对群臣奏事,让婉儿躲在案裙下记事。一日不知看到什么,武后大怒,随手拿起甲刀就扎她脸上。改朝换代,她依然服从权势者。昭容名列妃嫔,她已经年过四十,主要参与文案之事。唐隆政变,婉儿意外被李隆基所杀,今人解读,她投靠的可能是太平公主。

《全唐诗》存婉儿诗一卷,有二十多首为游长宁公主园林时所作,《万首唐人绝句》以其中十二首署景龙文馆学士作,未必是她一人所作。她虽曾品评沈佺期、宋之问等文士之作,本人传下来的好诗,其实只有一首《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诗是虚构的,写独居女子的失落怅惘。秋风乍起,木叶纷飞,女子思念远在蓟北的男子。秋露渐浓,独卧孤冷,月升月落,锦屏虚设。欲起奏一曲江南相思曲,封存在寄往蓟北的书信中。书中什么都无法说,只是怅惘彼此分别得太久太久了。这里,看到她对汉代古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礼敬与升华。婉儿名气很大,作品流传有限,很是可惜。

4

吉中孚与张夫人

中唐前期的一对夫妻,都能诗,当时、后世诗名稍有不同。男子是吉中孚(?—约789),楚州(今江苏淮安)人。早年居于鄱阳(今属江西)。初为道士,代宗大历初还俗,征拜校书郎。与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同游驸马郭暧门下。大历十年(775)或次年书判拔萃科及第。德宗建中元年(780),为万年尉。兴元元年(784)六月,自司封郎中、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寻改谏议大夫。贞元二年,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四年,以权判吏部侍郎为中书舍人。未几卒。中孚有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官也做得不小,一时交游甚广。《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一卷,唐以后不传。传世诗作仅《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首,不算出色。日本存唐写本《新撰类林抄》卷四,有其诗《奉同秘书苗丞菘阳山闲居引》,不常见,抄如下:“有山嵯峨兮有水潺湲,王孙独往兮春草经年。溪路独行兮到时何处?渔父相见兮水上天边。犬吠前村兮极浦,回风入林兮微月映户。白石磷磷兮迸水濡衣,哀猿啾啾兮空山半雨。谷口苍茫兮天阴,人间离别兮年月深。花迷流水不知处,心忆君家难后寻。”(参日本小川环树、栗城顺子校改)是一首骚体诗,因送友人归山,想到山居之闲适美好。作者曾为道士,体会方外生活之舒适,诗也算清通晓畅。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6

吉中孚像

吉中孚妻张夫人,名字、家世、生卒皆不详。《全唐诗》卷七九九称他是楚州山阳人,乃其夫之里贯。《又玄集》卷下、《才调集》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七九皆收其诗,知有诗名。近年在俄藏敦煌文献中见到《瑶池新咏》残卷,她在大名鼎鼎的李季兰后排名第二,所收诗过八首,可见名气不小。她的诗,以《拜新月》一首最著名:“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笼桂,虚弓未引弦。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未安台,蛾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前风露清。月临人自老,望月更长生。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仪,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少年时。”诗分四段,写人生不同年龄段拜月的感受。第一段似是少女时,走出闺堂拜月,月初吐牙,月影笼桂,人生刚开始,前景尚不明朗。第二段妆楼拜月,象征男女爱情的鸾镜初按或未按,情愫萌动,岁月静好。第三段庭前拜月,风露清寒,生活曲折,不胜含情。月色依旧,男女渐老,能不抚今追昔,触事伤怀乎!最后写邻家老妪也出而拜月,声声含悲,愁苦欲绝。这是人生暮年的景象,一身孑存,亲人都已不在,人生只留下痛苦的回忆。老妪以前或许也是出名的美女,然而现在留下的回忆已经是那么遥远。最后两句,加入作者自己的感慨。刘希夷“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曾引起许多人的感慨。张夫人此诗,可说是女版的《白头吟》,当然更像在一张图画中写出人生的四阶段。

5

杜羔与赵氏

杜羔(?—821),《新唐书》卷一七二有传。他是唐初中书令杜正伦的五世孙,据杜正伦生平推测他是洹水(今河南内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孝子,经历离乱后,寻找失散的母亲,求父遗骨归葬,闻名于世。德宗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宪宗元和四年(809)前后,由郎官授万年令。不久,因与长安令许季同共诉京兆尹元义方责租赋不时,罪及县吏而罢官。寻起复,迁户部郎中。后转刑部郎中,历谏议大夫。元和十四年(819),为振武节度使。旋以工部尚书致仕,卒。杜羔仅存郊庙诗一首。他在万年任上,与著名诗人、中书舍人李益和诗僧广宣联句,今存《红楼下联句》《兰陵僻居联句》两首。李益、广宣在元和前后名气很大,能约杜羔联句,可见他也有诗名,可惜所存太少了一些。

杜羔妻,《才调集》卷四作赵氏,《玉泉子》《南部新书》卷丁、《唐诗纪事》卷七八、《万首唐人绝句》卷六五作刘氏。作刘氏虽记载较多,但都源自她与杜羔调侃的传说。《才调集》是总集,且有宋本,一般来说会准确一些,本文即以赵氏称呼。

赵氏诗存四首,几乎每首都关乎夫妻情感,内容精彩绝伦,是唐代罕见的多情女子。

第一首《杂言》:“上林园中青青桂,折得一枝好夫婿。杏花如雪柳垂丝,春风荡扬不同枝。”因《吟窗杂录》卷三〇引录而保存,从诗题与押韵分析,肯定是残诗。上林许多树,品种不一,良莠不齐,人生择偶也如此吧。赵氏得到一位好郎君,毫不掩饰地夸耀,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首《夫下第》:“良人端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杜羔赴京应试,赵氏居家。唐代进士虽每年会试礼部,但录取比例很低,也就是说屡试不第是常态。杜羔又落魄而归,赵氏以此诗相赠。你不是一直以为自己很有才华吗?怎么每年都铩羽而归?你好意思回来,我脸上可挂不住。真要回来,最好趁着夜色,不要让邻里看到,够丢人的。这是什么意思?如此势利冷漠吗?明白她对“好夫婿”的得意,可以理解是感情昵密的小夫妻间的调侃之作:良人,你可真是一等一的奇才,不是说好一定考取的吗,怎么又下第回家了。你好意思回来,我还真怕被邻家嘲笑。下次还是等天黑后再回家,不要让人家看到。《南部新书》说“羔见诗,即时回去”,今人甚至批评赵氏势利如《范进中举》中的屠户,都不太准确。诗肯定是杜羔到家后才写,两口子情感太好,直率调侃,无伤大雅。

第三首《闻夫杜羔登第》:“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终于及第了,太太送来这样的贺词:长安好地方啊,气象万千,到处都是销金窟。良人春风得意,青春年少,今晚酒醉以后,在哪儿欢度春宵啊!瞧这两口子!严肃者会发现这女子也太爱吃醋,太多疑心了吧,懂诗的也会看到诗里的正面内容。南宋一位道学者看到了正能量:“羔不第而归,作前诗勉之。羔既登第,复作后诗戒之。可谓贤妇人矣。”也许吧。我更愿理解为这仍是两人之间的游戏之作,彼此信任,彼此相爱,因此可以语无忌惮嘛。

就是不知道杜羔如何应对这位喜欢恶搞的娇妻。《唐诗品汇》卷五五有《代羔赠人》:“澹澹春风花落时,不堪愁坐更相思。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这是误收唐另一位才女张窈窕的《寄故人》,诗意也不能相接。钟惺《名媛诗归》卷一〇有《杜羔下第至家寄以二绝》,所录另一首是:“传闻天子访沉沦,万里怀书西入秦。早知不用无媒客,恨别江南杨柳春。”这是唐无名氏诗,见《唐诗纪事》卷八〇引顾陶《唐诗类选》,也与杜羔无关。

第四首《杂言寄杜羔》:“君从淮海游,再过兰杜秋。归来未须臾,又欲向梁州。梁州秦岭西,栈道与云齐。羌虏万馀落,矛戟自高低。已念寡俦侣,复虑劳攀跻。丈夫重志气,儿女空悲啼。临卭滞游地,肯顾浊水泥。人生赋命有厚薄,君自遨游我寂寞。”唐代进士及第后,多受军幕邀请,担任一段实际工作。杜羔此行似入山南西道节度使幕府,地方在今陕西汉中,在其传记中没有记录。据诗推测,杜羔春间在长安及第,先在淮海盘游,回家就是秋天。没过多久,估计是梁州聘书寄到,又匆忙远行。梁州地处长安西南,治下有羌人群落,又与藏区邻近,当时称吐蕃,与唐战和频仍。想到丈夫要去那么艰难的地方,不免有许多担心。“已念寡俦侣,复虑劳攀跻”,在那儿没有伴侣,没有朋友,生活一定辛苦,忧虞无限。还是要鼓励一下:“丈夫重志气,儿女空悲啼。”男子汉就应该建立功业,不要做儿女悲苦状。不过也要提醒:“临卭滞游地,肯顾浊水泥。”临邛就是司马相如遇到卓文君的地方,你也要始终想到家里还有人在等待,不要随便蹚浑水。最后是全诗主旨:“人生赋命有厚薄,君自遨游我寂寞。”人生有命,男女殊途,你远行,你壮游,你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挑战,你可知道我在家为你操心,每日之寂寞无聊吗?这首诗回环反复,将一位多情女子在夫君远行之际的复杂内心感受,和盘托出,有关切,有鼓励,有提醒,有哀怨,当然也有器识与真情。

唐代夫妻诗人还有几例,如韩翃与其妾柳氏,前蜀主王建与其二妃(徐氏姐妹,其妹即花蕊夫人),在此恕不能一一介绍。当然也有文献传误必须纠正的,比方《全唐诗》收有杨贵妃诗,是出于唐小说的依托之作;宋若昭姐妹在后宫是女官,与嫔妃有别。

女性、家庭、婚姻研究,国际汉学界关心的很多,国内也渐成气候。唐诗中有关记载极其丰富,石刻墓志更记载完整,希望有更多学者与读者给予关心。

经公众号“文史知识”(微信ID:wszs1981)授权转载。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7

“果粒历史”新刊推荐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8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9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10

执子之手,吟诗到白头:唐代有哪些著名的夫妻诗人? - 1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