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3日 22.0°C-24.9°C
澳元 : 人民币=4.8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2021-08-27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今年年初,因为一个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出圈”,河南博物院成为“顶流”网红,成为打卡热门地。

当静态文物遇上舞蹈演绎,《唐宫夜宴》给国潮传播带来极好的示范作用。而用动态艺术演绎静态文物,将两者巧妙地融于一体,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已经有过许多“展演结合”的做法。

日前,位于苏州的吴文化博物馆公开向外界招聘戏剧舞蹈演员,为文博展示提供更多元的创意内容。成立戏剧社、招聘舞蹈演员,连博物馆都这么“拼”的当下,文博热还能来得更猛烈些么?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1

以文物为灵感创编原创剧目

吴文化博物馆内,一位舞者翩翩起舞。她用轻盈舞姿演绎清水上泛起阵阵涟漪。

舞蹈以吴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新石器时代彩绘陶罐耳壶”腹部绘制的典型弦纹和水波纹组成的装饰带,作为创作灵感进行尝试。一曲“水之舞”,也将古人寄托在水波纹样上的美好愿望传达到几千年后的今天。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2

吴文化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这是国内在疫情期间建成开放的首座新博物馆,也是苏州市第一座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特色博物馆。开馆以来,该博物馆不断吸收国内外知名博物馆“跨界艺术活动”的有益经验,开启“Museum Show博物馆演绎”项目,深入挖掘历史与文化信息,通过音乐、诗歌、戏剧、舞蹈、曲艺等多种动态的形式为藏品“赋能”。

今年4月,博物馆演绎社戏剧部公开招募,24名成员进入社团试运行阶段。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戏剧表演爱好者,也是博物馆的热心观众。两个月后的“国宝之夜”上,他们以馆藏文物“双鸾瑞兽纹铜镜”为灵感创编原创剧目《身临其“镜”》,进行首演。

有别于传统的舞台,两“只”鸾鸟在博物馆内比翼齐飞。博物馆内,水袖柔婉,昆腔曼妙,重现千年前有情人相思重逢的情景。

这出剧目获得了观众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文物在博物馆里面‘活’起来,把我们带到千年以前。”一位观众表示,“物与我、古与今、历史与想象交融,这种有趣且有益的尝试,是博物馆的独特资源和魅力。”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3

文物可以这样“活”起来

通过现代艺术样式重新进行演绎,让文物“活”起来,也是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尝试方向之一。

2018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围绕馆藏的“中世纪盔甲”开发了当代舞蹈项目。藏品研究员与舞蹈家们一起设计了盔甲道具与动作,将传统历史文物与骑士精神,与当代流行的嘻哈、街舞结合了起来,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参与。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4

2019年,大英博物馆约瑟夫·霍东画廊呈现了一场由Akademi和The Motion Dance Collective合作演绎的印度古典舞蹈。这场引人入胜的表演是为了回应大英博物馆的南亚藏品,它赋予了这些文物新的生命,吸引了千余名观众现场观看。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5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将河南博物院中的8件乐俑和5件舞俑“带”到了舞台上。演出复原了唐俑丰腴的身姿,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河南卫视春晚首播之后,《唐宫夜宴》引发盛赞。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6

这样的视觉震撼,早在2008年就曾引爆过荧屏。当年的央视春晚,一曲敦煌舞《飞天》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搬到了荧幕上,无数人为敦煌舞独特的魅力所惊叹。当代舞蹈艺术家们根据对古代敦煌壁画舞姿的研究和受敦煌乐舞壁画的灵感启发,再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饰与音乐,将敦煌壁画“复活”在众人眼前。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7

可持续性提供多元文化产品

“博物馆是‘缪斯’女神的栖息之所,缪斯女神有掌管音乐的,有掌管舞蹈的。这些艺术是相通的,文物的静和动本身是统一的。”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告诉记者。

为更好地开展“Museum Show博物馆演绎”项目,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也正式成立。演绎社目前由戏剧部和舞蹈部组成,分别通过戏剧表演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开展博物馆演绎活动。

一个博物馆为什么要成立专门的戏剧部、舞蹈部?陈曾路解释:“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这个平台除了提供最常见的展览教育等,还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服务和产品?这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在陈曾路看来,把博物馆的空间拿出来,让普通人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动起来、玩起来,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做更多有意义的文化探索,是方向之一。“成立戏剧社或舞蹈社,其实也是对当下青年人需求的回应。”

当博物馆遇上表演艺术,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 - 8

比起昙花一现的热闹,陈曾路更强调“可持续性”。“希望演绎社可以持续地为观众去提供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时的噱头。”

来源:上观新闻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