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20.3°C-21.7°C
澳元 : 人民币=4.83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片土地两个家族操控下的分裂,印度次大陆的心脏-旁遮普

2021-09-2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印度河,是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源地,其地位如同中国之黄河,因此将印度河比作印度的母亲河并不为过。既然是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那么它必然会在一个国家的腹地。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印度河流域反而是两个死敌争夺的前线,甚至犹如我国传统中原腹地一般的旁遮普地区也被两国瓜分。这两个国度是谁?不用猜也能知道,它们就是巴基斯坦和印度。

那么作为印度次大陆的腹地-旁遮普地区为何会被印巴两国分割呢?那便要溯源及往,追溯到旁遮普地区的诞生及发展。这是一段内容庞大的历史,如若要简明扼要的概括,那就是-宗教信仰的差异奠定了它分裂的基础,而殖民者的分而治之则策略则是直接推手!

一片土地两个家族操控下的分裂,印度次大陆的心脏-旁遮普 - 1

锡克帝国王宫

根据印度最古老的一部史诗《吠陀》记载,旁遮普乃是五河交汇之处(即夏得德鲁河(今萨得鲁季河)、维巴夏河(今沃亚斯河)、伊拉沃迪河(今拉威河)、金德拉帕迦河(今吉那布河)、维德斯达河(今切勒姆河)五河)。这里因为河流交汇而土地肥沃成为了印度次大陆文明的摇篮与发源地。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是如今被划入种姓制度底层的达罗毗茶人。这些达罗毗茶人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次大陆之前便已在五河交汇处的旁遮普地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但随着武力强悍的雅利安人的侵入,达罗毗茶人不得不拱手让出旁遮普地区的控制权,由此旁遮普进入了雅利安人统治时期。

一片土地两个家族操控下的分裂,印度次大陆的心脏-旁遮普 - 2

摩诃婆罗多

莫卧儿帝国定鼎印度对旁遮普地区的影响极大。首先便是旁遮普名称的确立。因为莫卧儿帝国创始人巴布尔与波斯的紧密关系,到了帝国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大帝统治时期出于波斯语习惯将当时被称为“班吉那德”的旁遮普地区改名“班贾布”,此名日后音译演化为旁遮普。其次是旁遮普地区的分而治之。由于旁遮普坐拥印度河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带,因此人口数量巨大的该地成为了莫卧儿帝国中央不得不着重治理的区域。为了有效控制该地,巴布尔遂将旁遮普一分为三,设立拉合尔(Lahore),木尔坦(Multan)和德里(Delhi)三省管理。这种分治的确有助于莫卧儿帝国中央的管理,但也埋下了日后旁遮普分裂的根源。那么谁又是推动并奠定现代旁遮普分裂格局的“罪魁祸首”呢?锡克教徒及其背后的大英帝国!

一片土地两个家族操控下的分裂,印度次大陆的心脏-旁遮普 - 3

巴布尔南下印度

对现代旁遮普地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18世纪末崛起于该地的锡克帝国。锡克帝国强盛的根本在于锡克教徒。锡克教,诞生于旁遮普地区,是在这片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共存的土地上吸取两教之精华而创立的一支新宗教。兼收他教精华的锡克教有着强大组织能力。也因为这份组织能力使得锡克帝国能够在莫卧儿帝国衰败的背景下强势崛起成为当时印度次大陆上最为强大的一个土邦。然而在广袤的锡克帝国疆土内锡克教并非是唯一的信仰,底层依然存在着大量的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因此实际造就了帝国内部的割裂。这种割裂最终的产物便是旁遮普地区代表穆斯林与锡克教徒的两大家族的对立,即代表穆斯林的谢里夫家族与代表锡克教徒的辛格家族。在锡克帝国缔造者兰吉特·辛格在位期间,由于帝国的不断扩张带来足够的增量利益使得掌控帝国核心旁遮普地区的两大家族能够团结一致为帝国利益考虑保持稳定,但随着帝国衰弱矛盾自然会开始激化。

锡克帝国可以一时崛起,但在工业革命浪潮洗礼过的大英帝国眼中依然是不够看的。因此当1839年缔造锡克帝国的一代雄主兰吉特·辛格驾鹤西去之后帝国便迅速陷入了争权的内乱之中。表面上帝国权力的争夺者是兰吉特诸子,但实则背后站的便是代表旁遮普地区各宗教势力的谢里夫家族与辛格家族。自古内斗无善终,锡克帝国亦是如此,早就蓄谋良久的大英帝国迅速发动两次英锡战争彻底将锡克帝国纳入英属印度版图。然而锡克帝国虽灭,但旁遮普的两大家族却依旧还在,而且英国人出于维持其统治的需要反而主动拉拢两大家族并分而治之(即大英帝国善用的拉拢一派打压一派间的来回切换操政策),由此奠定了日后旁遮普分裂的祸根。缘何这么说?谢里夫家族与辛格家族本质上是旁遮普地区穆斯林与锡克教徒的代表,英国人的举动无疑加速了两者的分化。当然这一问题在大英帝国傲视世界之时尚能通过强悍的武力压制,但如若大英帝国衰弱了吗?

一片土地两个家族操控下的分裂,印度次大陆的心脏-旁遮普 - 4

英印军队

谈起印度独立,人们第一反应便是想起那名代表大英帝国利益却为日后印巴冲突埋下祸根的蒙巴顿公爵。印巴分治方案的确出自蒙巴顿之手,但印巴矛盾或者说其背后隐藏的宗教冲突可能不一定是他的锅。显然外来的伊斯兰教与印度本土的印度教(及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锡克教)存在着理念上的不可调和矛盾。这种矛盾在印度独立之时便体现在印度国大党内伊斯兰派(代表人物:巴基斯坦国父真纳)与印度教派(代表人物: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敌对与分裂。两者的分歧在旁遮普地区尤其明显。虽然旁遮普地区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与锡克教,并无印度教强大的势力,在以印度教为基础融合伊斯兰教义的锡克教显然不会与伊斯兰教同伍。当然作为旁遮普地区最大势力的锡克教最初的愿景是独立建国,但在印度中央政府近乎自治的优厚条件下他们选择了印度。于是随着印巴分治,旁遮普也被割裂为印度的旁遮普省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原本该地区两大家族遂成为了各自国家内极具政治影响力的家族。

旁遮普分裂了,看似必然的事情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作为印度次大陆的心脏、起源之地,它的象征意义是巨大的。但它终究还是在宗教矛盾下被撕碎。它的分裂可以视作统一印度的再次梦碎,但更具意义的是其背后隐藏着的印度本土民族的割裂与撕碎。从旁遮普之分便可遇见-分裂灵魂的印度不可能再次崛起为世界性的大国,这是分裂的宿命也是大英帝国落日下最成功的布局。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