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8.0°C-20.7°C
澳元 : 人民币=4.83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2021-10-0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96年3月,在太原南宫的旧货市场上,前来淘古玩的收藏家络绎不绝,街道上人群拥挤,到处都是扯着嗓子讨价还价的买主。精明的卖家根本不吃这一套,用轻蔑的眼神看向对方,撂下一句“爱买不买”。

可有一个旧货贩子显得尤为热情,他一边从麻袋里倾倒出许多旧书本和纸张,一边大声吆喝着:“十元三本,不管薄的厚的,好的坏的,通通这个价,买到就是赚到!”

来旧货市场的大多是爱好稀奇珍宝的人,很少有人会对旧书籍感兴趣,路过的人都对其他的文物古董吸引过去,唯独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对这堆废纸情有独钟,顺势蹲了下来,默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周遭都是刺耳的叫卖声,他像块怪石岿然不动。

他伸手一翻,写着“太原战役”的书角露了出来,他心里一怔,难不成是战役中遗留下来的档案?提及战争类文物,这位老人懂得可不少,他是出了名的行家,名叫

王艾甫

,曾经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

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开始收藏每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战争实物和相关文件。在他家里还有一个专门摆放藏品的房间,里面安置了各式各样的东西,有战争时期的书本和报纸,还有破碎的地雷壳和缺了角的子弹,凡是能记载抗战历史的物件,他都不遗余力地收藏。

这么多年的收藏经验,让王艾甫觉得这个印有“太原战役”的文件一定不简单。他连忙抽了出来,竟然是一本厚厚的登记册,上面赫然印着十一个大字:“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1

图|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

王艾甫心生疑惑,他翻开残缺的封面,里面记载的都是阵亡将士的个人信息,其中还夹带了许多份通知书。这一看更让他发懵了,有过20年从军经历的他暗暗思索,这些阵亡通知书不是应该寄到烈士家人的手里吗?这放在以前可是国家的

绝密档案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迫不及待继续在书堆里搜寻,一共找到4本旧登记册。他心里袭来一阵凄凉,对这些流落货摊的资料怀有沉重的悲痛之情,这些凝聚着战士们生命的死亡通知书,本该躺在烈士家属抽屉里,如今却流落民间。他无法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消息闭塞的年代,烈士家属连自己孩子的生死都不知道,会是怎样一种感受?

王艾甫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把这些英雄名单公之于众,给烈士们的家属一个交代。想到这,他立马开口向摊贩问价,可摊贩早就看出了王艾甫的迫切,眼珠骨碌骨碌转了一圈,紧接着狮子大开口,开出3000元的高价。

王艾甫明显被这个天价震惊到了,要知道,即便他担任着检察官的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三百来块,3000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啊!他摸着泛黄的纸张,示意摊贩优惠一些。

可此时的摊贩已经掉进钱眼里了,他死死咬住价格,一分钱都不愿便宜,还直接伸手想把旧书抢过来。王艾甫只得让摊贩等上一会,自己找了好几个相识的商家,东拼西凑终于借到了3000元。

摊贩甩了甩手上钞票,脸上一副欣喜的表情,心想这次捡了个大便宜,遇上这么个怪人,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用这么多钱买几本旧书,到底图个啥?

王艾甫虽然失去一笔巨款,却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其实他心里也有些许怀疑,买来的登记册是不是真实史料,自己是不是上当了?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2

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为了这几本旧册子几乎倾家荡产。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他的亲人和好友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用一年的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甚至自己花费10年时间奔波在外,踏遍数百道门槛,为84位烈士寻亲。

为烈士寻亲倾其所有

王艾甫一路小跑回到了家,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开始埋头研究。他轻轻翻阅着每一张登记表,上面记录了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全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在太原战役阵亡的将士。

他接连好几天都沉迷在登记册上,每次看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他回想起自己目睹过的战场,无数的尸体暴露在空气里,炮弹将他们炸得手脚分离,脸上血肉模糊,完全分辨不出谁是谁。

登记在册的战士里,最小的一位仅有18岁,正是男儿奋斗的大好年华,却战死在沙场。更令人惋惜的是,在战乱时期,很多人连家庭住址都不固定,所以很多烈士的死亡通知书都不知道寄到哪里去。

一段时间研究后,他发现登记册一共记载了866位阵亡战士,其中有84封阵亡通知书没有收件人,这些死去的战士大多分布在四川、湖南、山西等地,还有少部分人连籍贯也没有。

这些烈士年龄都在二十出头,从小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目睹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虽然没有接受过教育,心里却始终有保家卫国的理想,很多战士都被给予“

勇于杀敌

”的评价。

王艾甫拿着沉甸甸的纸册子,萌生出无限感慨,如果这84封阵亡通知书都是真的,那是不是意味着,自从太原解放到今天,这47年的光阴里,烈士的家属都不知道他们牺牲了?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3

图|王艾甫

1948年10月,

阎锡山

带领国军分三路南进,企图夺取解放军粮食,解放军看穿了国军的计谋,决定首先攻击南进的国民党军队,紧接着依次突破了国军的两道防线。

国军早已在山西太原盘旋许久,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并依据地势设立了严密的防御体系。解放军打得异常艰难,每向前推进十米,必然牺牲一些战士,这场战事整整持续了6月之久,我军伤亡惨重,四万多人都战死在沙场上。但好在解放军冲锋陷阵,冒着枪林弹雨往前突进,歼灭十几万敌人,推翻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王艾甫看着堆积如山的登记表,那些战士浴血奋战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他突然闷头哭了起来,哭声折磨着他的肺腑,让他肝肠寸断,一个威严的老人顿时变得比一个婴儿还孱弱。

自从将登记册带回家后,王艾甫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为了弄清一切,他特地找到曾经参加过太原战役的老兵,还走访了研究战争史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确认文件的真实性。

果然如他所想,这些文件并非伪造,正是太原战役后阵亡将士的名单,但不知为何有一部分没有寄出,最后流落到古玩市场。

除此之外,有个专家无心说的一句话也让王艾甫记到了心里。在当年,许多家庭的青壮年男子都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被迫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尽管后来不少人都加入了解放军,但战士的家人还是饱受村民的非议。许多战士牺牲的消息都没能带回家里,他们在死后还被人谴责为叛军。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4

图|国军抓壮丁旧照

一想到为国捐躯的战士,竟会被误会为贪生怕死的士兵,王艾甫心里像塞了一团棉花一样难受。虽然他人微言轻,且年事已高不便行动,但他决定让英雄魂归故里,不管用尽何种方法,一定要替这84位烈士寻亲,还给家属一个真相。

一番思索后,王艾甫决定先从阵亡通知书上的信息入手,他每天都要打上百个电话,可时隔几十年,登记册上的很多信息都失效了。为了摸清烈士的身份,他从这个人问到那个人身上,有时候眼见着很快就能理清头绪了,一条线索的断裂又导致整个关系网都崩溃了,连续几周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王艾甫还亲自写了几百封信,按照原有的地址寄出去,可到最后都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下文。五年时间里,他每天都坚持定点去邮局拿信,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那84份

《太原战役将士阵亡通知书》

,还一直安静躺在抽屉里。

王艾甫从最开始的期待变成习惯性失落,他不由得怀疑起自己的搜寻方法是不是出错了。经过战火多年的洗礼,很多地方都一改旧地名,所以通讯地址对不上也很正常。

后来,他转变了思路,准备从太原市内的5个烈士陵园查起。他拿着阵亡通知书去到陵园,用手指着石碑上的名字一个个看过去,生怕有些许遗漏。从那以后,烈士陵园成了王艾甫每日必去之处,这几大陵园个个都建在遥远的郊区,王艾甫常常得步行数里路才能到达。

又是一个五年,王艾甫走遍了太原市所有的烈士陵园,将近四千个墓碑都核对了一遍,他查阅了数千名烈士的资料,终于找到几十位与阵亡通知书上信息相吻合的烈士。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5

每当在陵园找到一位烈士,他都会仔细擦拭墓碑上的灰尘,并鞠躬默哀几分钟,在心里向烈士默默承诺,一定会找到他们的家属,临走前他还放下一朵小黄花以示慰问。

虽然找到了一部分烈士的墓碑,但还是无法联系上他们的家人。长年累月的操劳,让王艾甫身体日渐虚弱,种种遗憾像块巨石压在他心里。2005年,王艾甫得了脑血栓,一连几个礼拜他都下不了床,这场病差点夺去他的生命,但没有消磨他为烈士寻亲的意志。

同年5月,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王艾甫作为太原收藏协会的会长,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他举办了“

日本侵晋罪行实录图片展

”,向公众展示了自己花费数年找到的抗日战争的图片。

这次义务展览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艾甫还特地介绍了84份“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并讲述了这十年来,王艾甫寻找烈士家属的一些情况,恳切请求知情的群众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一位名叫汤华明的湖北记者联系到他。曾经也是军人的汤华明,在听说王艾甫替烈士寻亲的故事后十分感慨,他打心里由衷佩服这位老人,并决定加入到寻亲行动中。

采访结束后,王艾甫将11位湖北籍的烈士名单交给了汤华明,汤华明郑重接下,并信誓旦旦地对王艾甫承诺,自己回到湖北后,一定尽全力寻找烈士的家属。几个月后,王艾甫接到了汤华明的电话,得知他已找到一位烈士亲属。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6

图|王艾甫

这十年帮烈士寻亲的过程中,王艾甫耗费了大量钱财,为了凑足路费,他甚至抵押了唯一的房子。生活本就不富裕的他越来越清贫,这次动身湖北也需要自己掏腰包,他只得卖掉自己收藏数年的300块银元。

老兵爱心吸引万千群众

这两年来,王艾甫的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替烈士寻亲的队伍。在各地报纸上都刊登了烈士的名单,呼吁各界人士积极提供线索,许多热心群众都自愿跟着王艾甫辗转各地。

看到这么庞大的力量,王艾甫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一个人实在太过渺小了,搜寻了十年都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当时,也没有想到能借助媒体的力量,不然烈士们早该回家啦!”

在寻亲路上,他还遇上很多善良的市民。有一天,王艾甫打车前往山西省电视台,等到了目的地,他准备付钱给司机的时候,一路上都沉默寡言的司机突然说起话来。

司机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我知道您就是电视上帮烈士寻亲的老人,我替烈士们谢谢您,您能坚持这么多年很不容易,您是大好人,我不收钱。”

司机的话让王艾甫心头一热,他没想到这么多人都在关注这件事。群众的鼓舞让王艾甫热泪盈眶,无数人的期望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撑,这也更加坚定寻找烈士亲属的信念。

除此之外,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们也积极加入到寻亲队伍中。有四个湖南衡阳籍的学生,得知有一位同籍烈士的家属尚未找到后,决心利用暑期在家的时间帮忙寻找。

他们先是来到当地的档案馆,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他们在衡阳县烈士名录里,找到一个名叫“萧启华”的烈士,可报纸上刊登的却是同名不同姓的“肃启华”,这让他们有些迷糊了。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7

图|湖南衡阳旧照

根据各自的记载,这两人都于1949年在山西太原阵亡,那萧启华和肃启华会是同一个人吗?虽然他们内心非常渴望早日找到烈士的家属,但这种马虎眼他们可不能犯。

为了进一步确认烈士身份,他们又参考了其他佐证,发现这两人所在部队的番号一模一样,这让他们完全肯定“肃启华”就是“萧启华”。至于姓氏的不同,极有可能是漏抄了草字头。

寻访成员激动得跳了起来,他们迫不及待要去见烈士的家属。资料显示萧启华家住呆鹰岭石元村,于是他们忙不迭地跑了过去。到达村庄后,他们见到了萧启华的哥哥萧启富,一番交谈后,他们得知萧启华家中有两兄弟都参了军,但一个都没回来。

当学生们将阵亡通知书递给萧启富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两只手忍不住颤抖,连声向他们道谢。这几个学生也揉搓着眼睛,深陷悲伤之中,他们哽咽着说:

“您也不要太伤心,无数人都牢记他的牺牲,正是因为有这些烈士,我们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现在烈士终于魂归故里了!”

战争年代,许多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尽管很多烈士都不为人知晓,但他们的付出永远记载在史册之中,无数中国人在他们的保护下安居乐业,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熔铸了坚硬的保护盾。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对待替烈士寻亲这件事,王艾甫始终抱着严谨的态度,宁愿多耗费几年的光阴,也不勉强糊弄过去,正因为他执着认真、坚持不懈,才让那些一直蒙在鼓里的烈士家属知道了真相。

王艾甫还奔赴到远在万里外的内蒙古自治区,在一个村庄里,他找到了烈士孙耀的女儿孙秀峰。孙耀从参军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家里,他的妻子花费一生也没找到他的踪迹,为此他妻子还一直误以为,孙耀打完仗后就跑到其他地方潇洒了。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8

图|内蒙古自治区老照片

直到去世前,孙耀的妻子还忿忿不平,跟女儿抱怨道:“你爹都抛弃了咱娘俩,不知道去哪里享福了,我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他怎么能这么多年都不回来呢?”

孙秀峰在母亲去世后,还不放弃寻找父亲,这么多年来,一点收获也没有,可如今却有人亲自上门,还把孙耀的阵亡通知书交给了她。孙秀峰这几十年的委屈一股脑倾倒出来,她哭了整整半个小时,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只能不停向王艾甫鞠躬以表谢意。

在寻找一位名叫“

郝戴虎

”的烈士时,王艾甫遇到了重重阻碍。那时,他接到汤华明的消息,在湖北的一户人家里,有一位名叫“郝?(

zài

)虎”的青年曾参加过太原战役,战争结束后,家里人很多年都没有他的消息。

可阵亡通知书上并没有“郝?虎”的名字,这是怎么一回事?王艾甫又拿着登记册和阵亡通知书反复比对,发现这两人除了名字不一样,其他信息完全一致,但他还是不敢断定这两人是同一人。

为了查明烈士的身份,王艾甫又跑了好几趟烈士陵园,他走了好几个陵园都没有找到郝?虎的墓碑,最后,他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牛驼寨。这里安放了两千多人的遗骨,王艾甫在密密麻麻的墓碑中,找了好几个小时才发现郝?虎的墓碑。

他走到郝?虎墓前,细心核对着信息,这才敢确定他们就是同一人。他猜测之所以会有两个名字,有可能登记员在写名字的时候,把“?”和“戴”搞混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一个字,郝?虎的阵亡通知书才没能寄到家人手里。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9

图|王艾甫

王艾甫亲自前往湖北

云县

双郝村,拜访了他的家属。那天下着暴雨,王艾甫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想到郝?虎曾经也是从这条路奔赴了战场。

郝?虎的弟弟郝章群已经75岁了,他在看到王艾甫时异常激动,他捧着王艾甫的手说:

“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们全家人到处找他,一直都没有消息。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他是为国牺牲了,他牺牲得光荣啊!”

王艾甫把郝?虎的阵亡通知书递给了他,他立马将纸张摆在了全家最显眼的位置,还在一旁插上香烛祭奠。许多村民听说这件事后,都冒雨前来祭奠郝?虎,他们对郝?虎这么多年的误会,都被那天暴雨冲刷得一干二净。

虽然郝?虎从未回来过,但村里一直都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言。有人说他贪生怕死,到了战场就畏畏缩缩,最后为了活命当了叛徒;也有人说他打完仗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没有颜面回到家乡;还有人说他立下军功,早就在城市定居,不愿再回到贫穷的乡下了。

如果不是王艾甫的到来,村民对于郝?虎的误解可能一辈子都消除不了。这张阵亡通知书止住了村里的流言,也给了多年蒙受谣传攻击的家属些许安慰。

用一年工资买4本旧登记册,花10年为84位烈士寻亲,王艾甫图啥? - 10

烈士的家人们聚在一起抱头痛哭,王艾甫看着这些孱弱的老人,心里有一股无法言说的感动,能目睹到他们欣慰的表情,这十几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艾甫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他总是感叹自己的时间太少了,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做完,他想尽最大努力把烈士阵亡通知书送到家属手里,他还想在有生之年把战争藏品都拿出来,举办几次义务展览。

那些被尘埃覆盖住的历史都值得翻出来回味,让英雄沐浴在今天的阳光中,让无数青年都铭记昔日的壮举。从前,王艾甫还不清楚自己做这些是为什么,现在他意识到,自己是在传承历史,将烈士的故事摆在大众面前,让记忆在时代长河里跳动,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安慰。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