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3.0°C-16.7°C
澳元 : 人民币=4.83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2021-10-20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06年,一群英国科学家在冰岛海域开展研究巡航。当这艘船放下的大网从海底划过,栖息在海床上的生物也随即被带离海底。这一网,让科学家们收获了一批珍贵的实验样品,其中就包括一只人类已知寿命最长的软体动物——北极圆蛤“明”。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1

北极圆蛤“明”标本 | Bangor University

蛤蜊也有“年轮”

科学家们看到“明”的第一眼,并没有发现它的特别。这只蛤蜊看起来普普通通,8.7厘米长的大小,和其他能放在手掌上把玩的大蛤蜊似乎没什么不同。但当他们细数它壳上的生长轮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像树木一样,蛤蜊壳上也有一圈圈“年轮”,每生长一年,年轮就多一圈。生长轮在壳的内外两侧以及韧带上都能被观察到,但外侧容易受到磨损导致纹路模糊不清,而连接两个壳的韧带通常被认为是计算年轮的最佳位置。为了弄清楚“明”的年龄,科学家们决定打开它,用显微镜来观察韧带上的生长轮。得到的答案是,405岁。由于推测出它出生的那年正是中国的明朝时期,科学家们便赋予了它这样一个浪漫的名字。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2

贝壳内侧的生长纹 | Rob Witbaard

但这种计算年龄的方法有很强的局限性,因为“明”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生长轮一圈圈叠加,而蛤蜊本身却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就几乎停滞了生长。500多个年轮被挤在一个只有几毫米的表面上,这就导致一些生长轮的位置贴得过近,或被压得太扁,容易造成观测上的误差。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3

北极圆蛤壳上一圈圈的“年轮” | Hans Hillewaert / Wikimedia Commons

2013年,科学家们决定再次评估“明”的年龄,这次他们使用了碳-14年代测定法等更为先进精细的测量方法。新的计数上升到了507岁,比之前整整多了一个世纪。科学家们对这次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充满信心,表示误差只会在1-2年之内。

也就是说,“明”很可能早在1499年就出生了。这一年,中国明朝在明孝宗的治理下达到鼎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麦克西米伦一世承认瑞士独立,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尚未起笔。507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帝国崛起又陨落,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两次世界大战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明”始终静默在幽静黑暗的海底。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4

冲上岸的北极圆蛤 | nz_willowherb / Flickr

蛤蜊的“长寿秘籍”

“明”的出现,带来的不只有惊喜。

当它的新闻霸屏各媒体头条的同时,批评怒骂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杀死世界上最老的动物,是为了计算它的年龄?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事情了!”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5

在瑞典Strömstad得到的一个北极圆蛤 | Karlafg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人员解释道:出于生物样品的保存需要,所有蛤蜊在被捕捞上来后不久就被低温冷冻、继而运输到实验室开展研究了,冷冻运输后的“明”存活的可能性已经很低;而采得的200只蛤蜊只占整个种群的很小一部分。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6

挪威市场上的北极圆蛤(和其他海鲜) | Wolfmann / Wikimedia Commons

从概率上来说,“明”是世界上真正寿命最长动物的可能性其实“非常小”,更老的蛤蜊很可能仍然潜伏在海洋深处的某个地方。

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北极圆蛤的年龄超过100岁并不罕见,在爱尔兰海、北海等海域都发现了百岁以上的个体。鉴于北大西洋的海洋蛤蜊一直是蛤蜊浓汤中常见的食材,也许世界上已有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吃掉了这些数百岁的老蛤蜊。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7

蛤蜊浓汤 | Jen / Wikimedia Commons

为何北极圆蛤能够如此长寿?科学家们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有人认为原因在于它们的耗氧量非常低、新陈代谢非常缓慢,从而拥有“冻龄”的超能力;还有人提出,北极圆蛤极高的蛋白质稳定性、细胞更新率的特异性等也可能是它长寿的秘籍。

如今,科学家们仍在“明”的生长轮中寻找线索,试图破解这些长寿生物抗衰老的“秘密”,进而为延长人类寿命相关的研究带来启发。

海洋环境的记录簿

“明”的科学价值还不止于此。2006年,当那张大网撒向海面的时候,科学家们其实期待的是通过这些蛤蜊来探测近千年来海洋环境的变化。

如上所说,北极圆蛤很容易就能长到一百岁,而它们的生长轮就像一张微型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整合着水温、食物等信号,因此可用于推演它们生长过程中的气候与环境变化。例如通过检测年轮中的各种氧同位素,科学家就可以确定贝壳形成时的海水温度。因此,一只蛤蜊,就是一本海洋环境的记录簿。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8

这些北极圆蛤壳,会成为我们推测古代气候情况的参考 | Hannes Grobe/AWI / Wikimedia Commons

对“明”和样本中其他蛤蜊的分析表明,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大气环境的变化正在推动海水温度和洋流的变化,这些重要发现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后续影响。“有许多方法可以绘制陆地气候的变化表,但在海洋里,我们能获得的数据十分有限。北极圆蛤由于自带长寿属性,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填补这一空白,给我们提供非常准确的海洋气候变化数据。”科研人员接受采访时曾说。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9

博物馆里的北极圆蛤,这只蛤的寿命也很可能超过了一百岁 | Jennifer Boyer / Wikimedia Commons

尽管“明”的生命因一场科学研究戛然而止,但它的出现给了全世界一个提醒——海洋中还隐藏着许多人类尚未发觉的奥秘。

日历娘の推荐

青口、海虹、淡菜......看到菜单上的这些海鲜贝类的名字,很多人都会疑惑它们究竟都是谁?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10

好吃的贻[yí]贝们 | Charles Haynes / wikimediaWikimedia Commons

关注下方公众号,向物种日历回复关键词【贻贝】,了解这些贝类有什么不同,又有哪些超级好吃的料理方法~

你中午吃的那只蛤蜊,也许已经好几百岁了 - 11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