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17.4°C-20.7°C
澳元 : 人民币=4.83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朱元璋制定“经筵”,但其后世子孙经常不出席,有这几个原因

2021-11-0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朱元璋制定“经筵“,但其后世子孙经常不出席,

有这几个原因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便无读书识字的机会,因此极为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问题,特地创立“经筵”制度。经筵是指皇帝定期召集文臣为其讲解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策略,以及儒家典籍。朱元璋在世期间,严格定期参加经筵,但他的子孙后代却日渐荒废,甚至拒不参加经筵。大明子孙后代不参加经筵,其实大错不在朱元璋子孙,而在经筵制度本身。

朱元璋制定“经筵”,但其后世子孙经常不出席,有这几个原因 - 1

经筵时间长程序繁琐,皇帝不堪重负自然无法继续。朱元璋在位期间,基本每日举行经筵,找一群文臣只要有空闲便听课,听中国历代典章制度、听帝王治国方略、听经典书籍,堪称“大明听课第一人”。

但从朱元璋以后,明朝经筵制度日益时间长程序繁琐。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规定经筵每月二号、十二号、二十二号,在文华殿举行,每月举行三次。按照规定每次开讲前,主讲大臣按时准备好讲义,并有专人提前把讲义放于皇帝御桌前。

正式开讲之后,第一步是大臣对皇帝三跪九叩,之后两侧站立;第二步是皇帝在大臣陪同下,认真听课吸取知识;最后一步便是皇帝赐御膳。每月三次,经筵程序繁琐已经流为形式,失去学习作用。

朱元璋爱好学习,所以经常举行经筵,但朱元璋时期的经筵程序简单,是真正的学习,朱元璋也将经筵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明朝后期,经筵制度变得程序繁琐耗时长,皇帝本人也不愿参加,慢慢地便很少参加经筵,甚至不参加。经筵的日渐繁琐,让明朝中后期的皇帝苦不堪言,经筵成为毫无意义的礼仪活动。

朱元璋制定“经筵”,但其后世子孙经常不出席,有这几个原因 - 2

经筵制度不仅日渐繁琐,而且成为朝堂斗争的延续,政敌利用经筵相互斗争,经筵失去讲学意义。明朝经筵制度构成自成体系,一位朝廷重臣勋贵担任经筵负责人,六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担任主讲人。

针对一篇文章,各位主讲人各抒己见,提出不同见解,皇帝只需认真听讲。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高拱和张居正参与经筵,与皇帝共同探讨交流。能够参加经筵的大臣,大多品极高或者是朝廷重点培养对象,大臣也都以参加经筵为荣。

随着朝廷斗争的加剧,经筵也日渐成为斗争阵地,主讲大臣在为皇帝讲解时,夹杂自身政治见解和好恶,以此来影响皇帝决断。尤其是幼主登基,大臣更能从小熏陶,导致小皇帝被有心之人利用。

皇帝每逢经筵,听到的便是夹带私货的内容见解,长此以往自然不愿出席甚至厌恶经筵。经筵到明朝中后期,已然失去教育作用,反而成为朝臣斗争场所,经筵本就时间长负担重,再加上朝臣斗争,皇帝更不愿出席。

朱元璋制定“经筵”,但其后世子孙经常不出席,有这几个原因 - 3

除过朝臣斗争,朱元璋和朱棣以后的皇帝大多养尊处优,难以忍受经筵之苦。前文已经提及经筵的运行程序,月讲程序着实繁琐。但明朝经筵在月讲之外,还有日讲,皇帝每日也需要听大臣讲解。

日讲虽然形式简单灵活多样,但日讲和月讲加在一起,工作量繁复庞杂。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极为蔑视经筵,曾当众向主讲官员扔钱侮辱,以此来反抗经筵。

朱元璋历经磨难才建立明朝,参加经筵自然是小事一桩,而且朱元璋本人爱好学习。但从朱棣以后,明朝皇帝大多养于深宫锦衣玉食,参加经筵极为痛苦,甚至于难以承受。

皇帝感到无聊难以承受,自然日益懈怠参加经筵,万历皇帝时期,经筵由一月三次

变成一年两

次,只是走流程无任何实质作用。嘉靖皇帝一度取消经筵,迫于朝臣压力才不得不重设,养尊处优的皇帝早已无力承担沉重经筵。

朱元璋制定“经筵”,但其后世子孙经常不出席,有这几个原因 - 4

朱元璋创立经筵制度的初衷确实是为子孙后代教育考虑,但子孙后代长期养尊处优,无法忍受繁琐劳累的听讲,只能日渐被搁置废除。不仅是明朝,其实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经筵,后世遂成为定制。

朱元璋制定“经筵”,但其后世子孙经常不出席,有这几个原因 - 5

经筵制度出发点确实很好,但在后续实行中却出现程序繁琐、有名无实、皇帝不愿参与等状况,到明朝后期,经筵反而成为帝王负担。皇帝享受至高无上地位,也要忍受繁琐的经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适合所有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