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5.6°C-16.7°C
澳元 : 人民币=4.86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癌症是“憋”出来的?医生再次提醒:这4件事别再憋着了

2022-02-2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陈师傅今年47岁,他发现自己最近走路有点费劲,稍微走快一点或走远一点就觉得胸闷气短。想着可能是平时太少运动导致的,于是就开始坚持跑步,但是却越跑越难受。

不仅如此,最近陈师傅在凌晨睡着后总会突然被憋醒,只有坐起来才能缓解,于是他赶紧来医院检查。

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陈师傅的心脏已经严重扩大,心脏都已经变形了,而且还有心衰的情况,他之所以出现气短、半夜胸闷憋醒,都是因为心脏变形心衰引起的。

那么,半夜胸闷憋醒就一定是心衰引起的吗?还有哪些行为容易“憋”出病呢?

癌症是“憋”出来的?医生再次提醒:这4件事别再憋着了 - 1

一、半夜出现胸闷、被憋醒,一定是心衰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高铸烨介绍,陈师傅这种表现在临床上叫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心力衰竭发作症状。

心衰其实只是一组综合征,是心脏病发现到一定程度而导致的一个结果,会出现呼吸困难、睡觉时无法平卧、憋气、睡熟时憋醒等症状。

这是因为左心房是和肺静脉相连的,如果左心衰,那么心脏的泵血能力就不足,血液无法完全射向体循环而引起肺淤血,严重时就会导致呼吸困难。

当人处于卧位时,由于横膈上抬,增加回心血量,左心房的压力就会增高,从而加重肺淤血,导致呼吸困难。

除了心衰之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患者也容易出现半夜突发胸闷、憋醒的症状。

癌症是“憋”出来的?医生再次提醒:这4件事别再憋着了 - 2

二、生活中别小看这4种行为,容易“憋”出癌症来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在平时都习惯各种“憋”,比如憋气、憋尿、憋便等等,其实这些行为很容易“憋”出癌症。

1、憋“气”:肺癌

很多人在平时都喜欢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就算内心怒不可遏,但是在脸上也仍然是风轻云淡,这种看似成熟的背后却隐藏着健康隐患,因为有气憋住不发容易憋出肺癌。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解释,肺癌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吸烟、遗传、职业因素、大气污染、免疫力等,而生闷气也是肺癌的重要诱因,爱生闷气属于“癌症性格”。

此外,爱生气的人得肺癌的几率更大,所以在有气时最好能及时发。可以通过倾诉、深呼吸、唱歌、大笑等方式来排解不良情绪,从而起到顺气通肺的效果。

2、憋“精”:前列腺癌

长期“憋”精对男性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憋”精不射容易导致精液被迫进入膀胱,从而形成“逆行射精”,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容易造成不育,有的不射精症患者就是因为长期“憋”精引起的。

另一方面,长期“憋”精会使前列腺、生殖器官和精囊处于充血的状态,是导致精囊炎和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还容易诱发血精,甚至会导致前列腺癌。

癌症是“憋”出来的?医生再次提醒:这4件事别再憋着了 - 3

此外,“憋”精还需要大脑来控制,容易对控制性兴奋的神经系统造成抑制,从而引起性功能紊乱,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

想要预防“憋”精,可以调整性生活的频率,不要因为性生活过于频繁而感到疲劳,而不是通过“憋”精来延长性生活的时间,还可以适当增加体育运动、放松心情。

3、憋“尿”:膀胱癌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坐车、开会等原因而憋尿,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其实这可能就是因为长期憋尿导致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膀胱癌。

人体排泄以及代谢有毒物质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排尿,长时间憋尿就会使尿液中的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一长就容易诱发膀胱癌。

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相关研究发现,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几率会比一般人高3~5倍。因此,如果想要膀胱健康,就要多喝水,保证每天至少有5~6次排尿。

4、憋“便”:大肠癌

很多人通常在晨起的时候都有便意,但是忙碌的年轻人为了能够多睡一会,觉得排便过于浪费时间,所以就习惯“一忍再忍”,殊不知憋“便”容易诱发大肠癌。

在有便意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排便,容易导致大便中的有害物质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肠道就会吸收这些有害物质,从而诱发大肠癌。

癌症是“憋”出来的?医生再次提醒:这4件事别再憋着了 - 4

因此,想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在有便意时及时上厕所。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多吃蔬果、谷类,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再者,可以在饭后30分钟适当进行运动,有利于促进大肠的蠕动,减少大肠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也更利于排便。

为了身体健康,最好不要选择“憋回去”,该释放的时候就要及时释放,不要让自己“憋”出癌症。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