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3日 21.0°C-22.8°C
澳元 : 人民币=4.8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在古代什么是捣衣?又有什么作用

2022-03-16 来源: 趣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担负着记载信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大任务。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时代在变迁,很多东西的含义也有所不同,比如“捣衣”便是如此。如今的我们,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大多都会觉得,它指的是用木棒敲打洗衣服的状态。然而,在古代的时候,其实并非是这个意思。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发展也很灿烂,尤其是诗歌文化。而在诗歌之中,便经常出现“捣衣”这个词语。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都会用现在生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词语,因此产生了误会。

在古代什么是捣衣?又有什么作用 - 1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捣衣”指的是中国古代服饰民俗。也就是说,当时的妇女会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然后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其功能与如今的熨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样的事情,一般都在秋夜进行较多,因此“捣衣”这个词语也就有了不同的寓意。

“捣衣”与“洗衣”不同,虽然“捣衣”也要用棒槌和砧石,但其目的只是把衣服锤松软平整,只须在家里进行,也不必去河边,且一般在夜晚进行。

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所以“捣衣”行为引起了很多诗人的共鸣,也就经常出现在诗词中了。

著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经写过一句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而后他又感慨:“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从诗句中,我们很容易变读出了作者寄托在寒衣里面的情感,作者在长安想着边关的状态,盼望着良人能够早日归来。

王建也曾经写过一首《捣衣曲》:“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垂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在诗中,捣衣的地点、时间以及目的都交代得十分清楚,但是作者用“月明”二字点名了老婆婆为了节省灯油而靠着月亮干活的艰辛。

在古代什么是捣衣?又有什么作用 - 2

不仅仅唐诗中有体现,宋朝的很多文学作品也有体现,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捣练子令》词:“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宋贺铸《捣练子》词:“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描绘的都是古时的“捣衣”场景。

当然,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大多数家庭的生活环境并不好,也没有机会用上“洋布”,此时底层百姓一般只能够穿得起棉布和麻布做的衣服。而这种衣服比较粗糙,容易咯着自己,因此在穿之前往往需要在“棰褙石”上进行打磨。

等到衣服穿脏了之后,人们会在河边或溪畔或井台上,放些皂荚用棒槌敲击洗涤。而在这个时候,“捣衣”指的便是用木棒敲打洗衣服的状态,因此我们才会有所误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