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0日 13.6°C-15.6°C
澳元 : 人民币=4.84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2022-05-07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刘艳美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1

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县城是关键支撑。县城位于 " 城尾乡头 ",郡县治、天下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我国县城被分为五大类: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

县城定位不同,建设思路是相同的——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到 2025 年,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2025 年还有一个目标指标值得关注,那就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 65%。

两者结合来看,县域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战场。

县城为何如此重要?城叔梳理了自 2010 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从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观察视角。

总量增加,增速放缓

今年是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度 "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 的第 12 年。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那些 " 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 6 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 被称为 " 农民工 "。

总体来看,我国农民工总量从 2010 年的 2.42 亿人,一路增至 2019 年的 2.91 亿人,2020 年疫情之下稍有回流,2021 年离开了农村、离开了田地的人又恢复到 2.93 亿的水平。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2

总量还在增长,但是增速已经减缓了。2021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 29251 万人,与 2019 年相比只增加 174 万人。

这种总量变化是多重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疫情,不确定性会促使农民工返乡退守。其次是城镇化,2020 年底,1.2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5.4%,农村户籍人口已相应减少。然后还有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村振兴也在吸引农民工的回流。

省内流动、本地增加

2021 年的 2.93 亿农民工,41.29% 是本地农民工,58.71% 是外出农民工。

所谓 " 本地 " 与 " 外出 ",区别在于他们是否走出了户籍所在的乡镇地域。离开了自己的乡镇,就算 " 外出 "。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3

2021 年,留在自己乡镇的农民工又增加了,达到 1.21 亿人,占四成有余;外出农民工虽然是主流,为 1.72 亿人,不过占比一直在下降,从 2010 年的 63.31% 下滑至 2021 年的 58.71%。

这些外出农民工,来到其他小城镇、地级市、省会城市或是直辖市,具体又分为跨省与不跨省。全国来看,外出农民工一直都是省内流动居多,占比过半,2021 年继续上涨至 58.5%;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则持续减少。

历年的报告一直在打破 " 孔雀东南飞 " 的印象。仅看 2016 年到 2021 年,以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虽然吸纳了过半的农民工,但其总量已从 15960 万人减少到 15438 万人,占比也从 56.65% 降至 52.78%。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4

珠三角地区尤其突出,2017 年在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尚有 4722 万人,4 年减少逾 500 万,2021 年为 4219 万人。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5

相比之下,中部、西部地区吸纳的农民工数量占比出现明显上升。2021 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相比 2016 年分别增加 825 万、496 万。东北和其他(注:指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地区则小幅下降。

本地农民工,平均老十岁

整体来看,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逐年提高。2013 年农民工平均年龄 35.5 岁,2021 年已经达到 41.7 岁。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6

从各年龄段数据来看,2017 年开始,50 岁以上农民工数量占比首次突破 20%,随后一路增长,到 2021 年,该群体占比跃居第一,为 27.3%。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7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1-30 岁农民工占比不断下降。2010 年这群年轻农民工占比尚有 35.9%,近年来一路缩减,2021 年其占比首次跌破 20%,只剩 19.6%。

对于年龄这个话题,历年报告中屡屡提及," 青壮年农民工比重下降、50 岁以上农民工占比提高 ",这个现象已持续多年。国家统计局曾在报告中解释,受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各年龄段特别是 50 岁以上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参与程度提高、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增加的影响,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提高较快。

如果算上 2.93 亿的农民工总量,2021 年这群 " 大龄农民工 " 已经站在 8000 万的当口。

此前全国多个城市发文,对建筑行业用工年龄进行管理,禁止 60 周岁以上男性及 50 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打了政策补丁,对于那些不能进入建筑业的 " 超龄农民工 ",引导他们从事保洁、保安、仓管等工作。农民工群体越来越老龄化,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特例,也是整体趋势。

说到农民工年龄问题,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报告数据显示,本地农民工年龄偏大,平均年龄 46 岁,比外出农民工群体整体老了 10 岁。

这群本地农民工,需要在户籍所在的乡镇地域完成生产、生活以及未来的养老。

城市落脚 or 返乡安家

从 2015 年起,国家统计局增加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调查。历年报告中,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被称做 " 进城农民工 "。2016 年,进城农民工为 1.36 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 48.22%。到 2021 年,进城农民工减少至 1.33 亿人,占比也减至 45.5%。

1866 个县城和 2.93 亿农民工何去何从?重磅政策来了 - 8

住房方面,从 2016 年到 2018 年,三年时间购买住房的进城农民工比例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从 17.8% 增至 19%。租赁是主流,占比逾六成。直到 2018 年,购买保障性住房和租赁公租房的农民工也不足 3%。这一组数据自 2019 年起未见披露。

随迁子女入学方面,从 2017 年到 2021 年,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的在校率从 98.7% 提高到 99.6%。不过,报告中提到,城市规模越大,升学、费用和高考问题越突出,在 500 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这些问题更加显著。

主观感受来看,在关于 " 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 " 的回答中,回答 " 是 " 的人数占比从 2017 年的 38% 增加到 2021 年的 41.5%。同样,报告中再次提到,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归属感越低,2018 年在 500 万人以上大城市中,该归属感的比例仅为 16.8%。

不管是大龄农民工也好,新生代农民工也罢,都会面临在何处安家的难题。家与安稳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家与所能享受的公共服务密切联系,家也与身份的转变与认同挂钩。

城市落脚,进程缓慢。那返乡安家这个选项呢?

《意见》发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给出一组数据:

到 2021 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 9.1 亿人。其中,1472 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 1.6 亿人左右,394 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 0.9 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 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 65%。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

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这位负责人提到," 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