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4日 10.4°C-15.0°C
澳元 : 人民币=4.78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

2022-05-20 来源: 趣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他的汉化改革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后世史学家们的广泛好评。可是他在对待儿子元恂时的残酷却让人诟病不已,引起了很大的非议。由于对汉化政策的不理解,元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至于被废除皇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后囚禁在河阳。可一年之后,拓跋宏却不念父子之情,听信中尉李彪的谗言,派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元禧,带着诏书和毒酒前往河阳将元恂赐死,让后人感到唏嘘不已。拓跋宏这种绝情的行为,也成为他生命中少有的污点。

元恂是拓跋宏的嫡长子,原名拓跋恂。汉化改革后北魏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他也跟着改名为元恂。与拓跋宏崇拜汉族文化不同,元恂是极度汉族文化的,在汉化改革政策方面站在了拓跋宏的对立面。他身高体肥,常常和保守的鲜卑贵族混在一起,坚决的反对汉化改革。他拒绝读汉族书本,也不愿意说汉话、传汉衣,甚至将拓跋宏赐给他的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的保持鲜卑旧俗。他还嫌弃洛阳的天气,闹着要回到北方的旧都平城。拓跋宏任命的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劝他,但他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

元恂趁着拓跋宏巡视嵩山的时候与左右合谋,秘密准备冲出洛阳城,返回旧都平城。他担心中庶子高道悦向拓跋宏告密,又对其之前的劝说怀恨在心,便在行动前刺杀了高道悦。但这个事情还是惊动了镇守洛阳的禁军,禁军首领元俨立刻封锁皇宫及洛阳各个城门,让元恂无法出城。同时尚书陆琇驰马向拓跋宏奏报洛阳的情况,于是拓跋宏大怒,改变行程返回洛阳。拓跋宏从重处置了元恂,还让咸阳王元禧代替自己杖责元恂,打得皮开肉绽。事后元恂被废为庶人,迁往河阳囚禁。第二年四月拓跋宏听信李彪谗言,派人处死了元恂。

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 - 1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拓跋宏与元恂的矛盾主要还是在汉化政策方面。可是元恂并没有直接做出明显的反叛行为,却先从皇太子废为庶人,然后又赐毒酒自尽,这就让很多人不理解拓跋宏如此操作的原因了。拓跋宏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好,除了汉化改革的功绩外,他也是以仁厚著称的君王。可是在对待儿子的态度上,拓跋宏却没有了往日的仁慈,反而对儿子赶尽杀绝,这就很不符合他一贯的执政风格了。很多人认为是拓跋宏过于对汉族门阀大臣宠信,听信了中尉李彪的谗言,才做出了如此绝情的操作。

这种说法虽然在当时是有道理的,拓跋宏的确过度的宠信汉族门阀大臣,但要说因为李彪一句话就杀了儿子,那也太言过其实了。拓跋宏是明君也是仁君,他做事是有一定规范的。尤其是在汉化改革之后,拓跋宏在朝廷政务上都积极推动汉族朝廷的政治制度,所以不再是草原上那种一言杀人的暴君。从拓跋宏的执政风格看,他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采取杀人这种激烈的手段。况且元恂是他的儿子,父子之情让他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又怎么会被李彪轻易撼动呢?即便之前元恂犯错在先,可他已经被囚禁起来了,又有什么必杀的理由呢?

从历史文献资料上来看,元恂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反叛行为。他虽然反对汉化改革,但并没有直接攻击拓跋宏。虽然他刺杀了高道悦,但这只是为了拜托拓跋宏对他的管束,抓住拓跋宏出巡的机会逃出洛阳。这些行为都证明了元恂是反对汉化改革的,在当时也算是比较重的罪行。但在事后他已经受到了惩处,而且被废除了皇太子之位,还被贬为庶人囚禁在河阳。按理说这个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囚禁起来的元恂也翻不起任何浪花。在这种情况下拓跋宏仍旧不念父子之情,毅然决然的将儿子处死,这就显得非常狠毒了。

主流历史观认为是李彪的谗言说动了拓跋宏,才使得拓跋宏做出如此绝情的决定。实际上从历史的材料来看,李彪的话也并非完全是谗言。他举报元恂与左右还是谋反,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的。早在元恂被废为庶人的当月,支持元恂的鲜卑贵族就已经在谋求造反了。当时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中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起兵叛乱。

在这场叛乱的参与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保守的鲜卑贵族,都是积极反对汉化政策的中坚力量。但由于阳平王元颐的阳奉阴违,表面上加入反汉叛乱集团,私底下向拓跋宏告密,使得这次叛乱被任城王元澄剿灭。从这场叛乱的时间节点看,这些人的首选人物很可能是元恂,只是因为元恂无法逃出洛阳城与之汇合,才不得已选择了元颐。从元恂出逃的过程看,他挑选了三千精良的御马轻装北上,可见不是简单的逃回平城,而是有着更深层次考虑的。由此可见,元恂很可能是带着自己的心腹军队与叛军汇合去了,但因洛阳禁军的封锁才功败垂成。

既然黄河已被的鲜卑贵族和官员已经搞过一次叛乱了,那他们会不会来第二次呢?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从叛乱后拓跋宏的反应看,他也是做出了妥协的。他不再要求鲜卑贵族常年待在洛阳,允许他们秋居洛阳,春还部落,当时被称为“雁臣”。这说明拓跋宏在叛乱后还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抚措施,平抑北方鲜卑贵族的不满情绪。但这种政治上的措施显然不可能完全断掉保守派鲜卑贵族的反汉化之路,他们的叛乱随时都可能发生。作为被囚禁在黄河以北的河阳的废太子元恂,则很可能是他们政治上的最大动力。

本来元恂就是反对汉化的中坚,他既是嫡长子,又是废太子,所以在政治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如果保守的鲜卑贵族将元恂作为反叛的大旗,那将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很多中间派系的鲜卑贵族和北方所属民族部落首领都会加入其中。如此一来,这将使得北魏面临着南北分裂的局面,这将是拓跋宏即位以来最大的危机。从处死元恂的时间点上看,正式拓跋宏西巡长安之时。他从长安返回后三天,就下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再次南征南齐。结合两个历史事件看,拓跋宏显然是在为南征清除后顾之忧。

元恂的第一次出逃就是趁着拓跋宏巡视嵩山时发生的,他很可能趁着拓跋宏南征的时候再度发动叛乱。而当时的新太子元恪年仅十四岁,坐上太子位才三个月时间,根本不可能稳定北魏的大后方。而拓跋宏南征又回带走数十万军队,这又会导致黄河以北兵力空虚。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会对元恂非常猜忌,有点风吹草动都感到紧张。虽然史书上说元恂自尽前也留下书信为自己申辩,但这封书信的内容并没有公之于众。从政治和战争的角度看,即便元恂真的没有与北方鲜卑贵族们合谋,拓跋宏也不会放心把他囚禁在河阳。

河阳地处黄河以北,与洛阳隔河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元恂在这里被叛军劫走了,那北魏就是后院着火。如果此事发生在拓跋宏南征的关键时刻,很可能让他面临腹背受敌的危局。因此出于各种考虑,作为帝王的拓跋宏肯定会以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优先,选择赐死元恂以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定。元恂之死不但断了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念头,还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轻易反叛。至于元恂死得是否冤枉,这对拓跋宏来说已经不重要的。作为政治家,他不会轻易相信元恂会改变自己的立场,走入汉化的大潮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