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8.8°C-15.0°C
澳元 : 人民币=4.83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觉得自己越来越笨、记性变差?可能是吃得太咸了!

2024-01-07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长期高盐食物的摄入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引起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说法其实来自于人口学的调查,大量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摄入高盐食物的人,更加容易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后续的研究又发现,记忆损伤、老年痴呆[1]等其他疾病也与高盐饮食相关。

自此之后,很多机构建议控制盐的摄入。但是相关的机理却一直不是很清楚。很多人开始怀疑,盐分的过量摄入真的和各种疾病有直接的关系吗?

有关系。最近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表明,高盐饮食会导致小鼠出现认知障碍和痴呆,其原因是流向大脑的静息血液减少,而且对相关的机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2]。

图片来源:Emmy Smith |Unsplash

高盐:认知和学习障碍

为了比较比较长期摄入高盐食物和摄入正常食物小鼠的不同,实验中使用的高盐食物含有4%或者8%的盐分,是正常食物中的8到16倍,这个倍数参考了人类高盐食物和正常食物中盐分的比例。

在行为上,长期进食高盐食物让小鼠出现了认知和学习障碍。

在行为学测试中,进食高盐食物的小鼠对记忆和识别新物品的能力明显比正常小鼠差。

同时,小鼠的空间识别能力也因为过多盐分的摄入而受到影响:在迷宫测试中,高盐组的小鼠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走更多的距离找到迷宫的出口。

盐对于小鼠行为最直观的影响在小鼠筑巢行为上:和正常的小鼠相比,高盐组的小鼠的筑巢质量更差,而且材料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和正常小鼠相比,高盐组的小鼠在筑巢行为方面明显比正常小鼠效率低。上:正常饮食。下:高盐饮食。参考文献 [2]

高盐:脑血流量减少

这些障碍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区分饮食8周的时候,实验人员对实验小鼠的脑子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实验结果表明,摄入高盐食物的小鼠的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了很多,尤其是在负责学习的大脑皮层,血流量减少了28%,而在负责记忆的海马区,血流量减少了25%[2]。

实验还发现,虽然高盐食物会减少脑子学习和记忆区域的供血量,但是这种生理现象是可逆的,当高盐食物小鼠的食物被换成正常食物,四周后,小鼠大脑血液流动和内皮功能恢复了正常[2]。

高盐食物的摄入减少了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血流量,当饮食恢复正常后,脑部血流量也恢复了正常。左:正常饮食。中:高盐饮食。右:恢复后。|参考文献 [2]

盐分如何引起这些变化?

实验人员发现,高盐食物引起大脑血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细胞生产一氧化氮到能力受到了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是血液进入器官的大门,而一氧化氮可以使血管壁变松弛,使更多的血液流过,控制着大门的打开和关闭[2]。

为了搞懂高盐摄入和认知障碍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真的是很多很多实验,可能是好几个博士整个博士的工作)。他们发现,高盐摄入组的小鼠在肠道内出现了一种后天获得性的免疫反应,一种白细胞(TH17,一种辅助性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的增多了。这种白细胞在调节免疫反应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生产一种干扰素IL-17,IL-17最终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里一氧化氮的生产,降低大脑血流量[2]。

也就是说,小鼠长期的摄入高盐的食物,会在肠道内引起局部的免疫反应,同时产生一些释放一些激素。这些激素会随着血液流动散布全身,最终作用于小鼠的脑部。是这些激素引起脑血流量的减少和小鼠的认知障碍。

高盐食物的摄入,使更多的TH17在小鼠小肠内被激活。绿色点为正在释放IL-17的TH17细胞。左:正常饮食,右:高盐饮食。参考文献 [2]

变笨了,还能治吗?

知道了盐分影响脑部血液的机理后,实验人员将一种叫做ROCK inhibitor Y27632的药物应用到小鼠身上。这种药物可以使一氧化氮受抑制(高盐食物摄入引起)的情况得到改善,减少血液中IL-17的含量,最终改善脑部功能。他们发现摄入高盐食物小鼠的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可不要小瞧了这个结果,因为这证明了阻断IL-17产生的反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将来如果可以特异性的设计出抑制IL-17或者阻断IL-17产生作用的药物,那么人类很多脑部疾病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治疗。血液中IL-17含量的增加,也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比如说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自发免疫疾病。设计相应的药物,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呢?这个实验也有参考意义。根据2016年的一项在20个省进行的调查,中国人每天摄入的盐,平均是推荐量的1.8倍以上。虽然没有高盐组小鼠这么夸张,但是1.8只是平均值,高盐习惯的家庭会用更多的盐。不过好消息是,实验还告诉我们,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小鼠的脑供血恢复了、行为改善了。从现在改变,为时不晚。

参考文献

[1]Farquhar et al., (2015), J. Am. Coll. Cardiol; DOI: 10.1016/j.jacc.2014.12.039

[2]Faraco et al., (2018), Nature Neuroscience; DOI: 10.1038/s41593-017-0059-z

作者:没鹿角的乔巴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