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19.0°C-22.2°C
澳元 : 人民币=4.85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2017-05-03 来源: 参考消息 评论0条


榫卯结构是一种流传自中国古代的木工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古代工匠们不用任何钉子和黏合剂,就能巧妙地将木块拼插在一起,形成复杂而牢固的结构。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


不过,将各个木块部件组装在一起是个费脑的活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榫卯结构渐渐淡出现代建筑。如今,建筑师们更多的是将木头和金属结合在一起使用。


现在谈起榫卯结构,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中国的古代建筑和家具,仿佛这种技艺,已经和人们隔上了一层时代的面纱。


然而,在瑞士的苏黎世,就有一座用中国榫卯工艺建成的木制结构建筑——Tamedia媒体公司大厦。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2


建筑的外部采用玻璃和钢材,看上去非常现代化。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3


走进大楼内部,却能看到主干部分采用的是云杉木。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4


这种木头坚固、美观,方便切割加工,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和家具。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5


这座大厦是瑞士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任何人见到这座大厦,无不被建筑的精妙所折服。


采用中国传统榫卯结构打造这座大楼的,并不是中国人,是来自日本的建筑师坂茂。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6


坂茂没使用任何混凝土和胶水,这座木结构建筑体的每个部件都是独立的。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7


不过,虽然采用的是古代的技术,这座建筑却并非像古代建筑那样由匠人手工打造,而是由电脑加工机床,磨出各个部件结合所需要的精准度,再将它们嵌套在一起。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8


点击下方视频,欣赏一下这座现代的榫卯结构建筑~


榫卯结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榫”为凸出,“卯”为凹进,简单的两个字指出了这种技艺最基本的原理。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9


这项诞生在汉字之前的发明,让木头有了灵魂,也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0


在余姚河姆渡文明遗址中,人们通过考古发现了运用榫卯结构工艺制造的干栏式建筑。


要知道,河姆渡文明诞生于七千年前,当时的人们竟然已经懂得利用榫卯结构,来为自己搭建冬暖夏凉的住房。


许多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都是榫卯建筑的经典代表——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1

▲紫禁城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2

▲天坛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3

▲山西悬空寺


不过,现代建筑技术的革新和对建造效率的要求让榫卯逐渐退出大众视线。而自从数千年前传入日本后,这项工艺却在今天日本工匠的手里发扬光大。


上文所述的设计瑞士Tamedia媒体公司大厦建筑师坂茂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经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坂茂能够将日常材料进行人文的、创新的利用。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4


《金融时报》曾在去年报道了另一位精于榫卯技艺的顶级大师矢泽金太郎。文章称,如今的日本匠人仍无比尊崇这一技法。谈到这项技艺是否会在日本失传时,这位老先生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木匠采用传统技法打造现代家具。虽然它不会成为主流,但毫无疑问会不断传承下去。”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5


建筑大师隈研吾的作品中更是可以经常见到榫卯技术的运用。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6


日本一位木工爱好者,还在推特上开通了一个账号,专门分享各种榫卯结构的动画。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7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8


而在日本人努力将这种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建筑中时,中国人却因盲目追随西方建筑的脚步而饱受批评。在混合水泥浇灌的房屋中,人们被迫挤在狭小的空间中,与大自然分隔开来。这种建筑不但千篇一律,且毫无美感,缺乏人文关怀。


不止是榫卯结构,还有一些来自中国的技艺正被中国人渐渐遗忘,却在日本得到重视。


在中国已经进入博物馆的活字印刷术仍被一群日本人坚持使用,如今,在日本遇到喜庆的事需要印请帖和名片时,使用活字印刷就是表达礼遇的一种方式。


不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渐渐开始重拾老祖宗的文化了,很多厂家也开始重新重视这些传统技艺。


一些利用榫卯结构的家具正重回人们视线。这种传统技艺和现代材料的结合,使得家具既具有敦实厚重的外表,又能够供人们灵活使用。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19


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家馆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看上去,国家馆建筑“头重脚轻”,不可思议。但其实,这座建筑采用榫卯穿插,因此能够做到层层出挑。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20


中国建筑学界也正对榫卯技艺重视起来。


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奖获得者王澍就这么要求自己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每个新生要为自己打造一把椅子,不用钉子和胶水,纯用榫卯结构,而这椅子将陪伴他们在校园的5年时光。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21


今年,囊括了81种榫卯结构的《中华榫卯》发行,这是迄今为止最全的榫卯结构知识专著。人们只需要根据目录,就可以查阅到每一种榫卯的结构图和解说,因此这本书被誉为建筑界的《新华字典》。


视界 | 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艺,如今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 - 22


此外,机械化也是榫卯重新走进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前,榫卯结构的家具是由匠人手工打造,每一件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规模化生产,成本非常高。


而现在,榫卯开始脱离手工,与机械化相结合,这样制作出来的榫卯结构家具,更加精细,更容易重回人们视线。


让传统技艺通过现代技术回归主流,是“工匠精神”应有之义。欢迎转发分享↗↗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