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20.8°C-22.0°C
澳元 : 人民币=4.83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15天前 来源: INSIGHT视界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5月5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毕业典礼。典礼开始时,一名女性从活动的举办地点体育场看台摔下身亡。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达到一万多名,且当时知道此事故的人并不多,所以校方没有终止典礼。

原以为这是一起意外衰落的事件,调研后结果令人震惊:这不是一起意外事故,而是有预谋的自杀。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1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2

逝者名叫Larissa Brady,今年53岁。她曾被诊断出患有精神问题,但一直未服药,她曾试图自杀过两次、未遂,最近的一次自杀行为在今年年初。

Larissa Brady的女儿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之一。

当天,Larissa Brady和老公、12岁的儿子一起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走进体育场时她还和女儿通了电话。

坐定后,Larissa Brady对老公说她想去更高一点的位置看清楚些,然后向体育场高处走去,最后她翻过了体育场最高处的围墙(大约41米高)跳了下去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3

△毕业典礼举行地 

调研结果公布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在可怜这个女儿、指责这位妈妈的自私。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4

想象一下,你最爱的人在你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之一选择结束生命,这恐怕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不过,也有人对这位母亲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作为一名母亲,她能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说明关系应该是融洽的、至少不是敌对关系,那她为什么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毁了女儿?

目前,学校和家属方是否对此事有争议还尚不得知。但是我们能确定,这个家庭崩了、女儿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时,这段本该色彩明亮的青春时光,将蒙上难以擦去的厚重阴影。 

除了为这个家庭的不幸感到难过外,我还好奇的是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妈妈的精神问题?家族遗传疾病?曾遭遇过重大创伤?都有可能。

但他们作为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判断依据是孩子读的是州立大学、而非精英名校)还有一种可能是,现代的中产家庭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源,家长对自己的精神和心理问题以无暇顾及。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5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6

提到中产家庭,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几十万到百万的年收入水平?房车俱全、能满足全家一年两三次旅行的消费能力?“最低”学历是本科的受教育程度?职场上担任至少中层管理的社会地位?以及已经为孩子的教育留好了一笔不菲的资产。

曾经,“中产”是个算得上光鲜和骄傲的词,但如今,“中产”和“焦虑”这个词紧密挂钩。一对年龄在35岁-55岁的中产夫妻,意味着:

💔 身上扛着巨大的家庭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在中间夹着,既要养家糊口,还要和年轻人一样在职场中努力往上爬;

💔 事业上升期时间紧缺,精力不足,职场家庭无法两全,甚至有的人只求保住饭碗,不被年轻人淘汰;

💔 有的家长为孩子的升学发愁,担心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落在自家娃身上,将来没有一个靠谱的前途;那些孩子已经进入大学的中年人又为子女毕业后的工作焦心,担心鸡娃若干年、孩子苦读十几年,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到头来还得啃老。

这两年,少儿抑郁、青春期抑郁、产后抑郁等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高频词。其实还有一种抑郁被严重忽略了——中产抑郁。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7

中产抑郁不是一个专业医学名词,但让中产至郁的事俯拾即是——失业返贫、父母健康、退休无望、自己的体检表、昂贵的教育资金以及砸钱也未必能换得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刚够到中产的线就破产的故事——

这对夫妻35岁,双双都是建筑师,工龄10年+。

男方在一家小型建筑事务所,一年前开始只拿底薪,没有项目,今年公司宣布解散;女方在一个比较大型的建筑公司,刚入行那几年业务欣欣向荣,从两三年前开始公工资打八折、并且不定时发放。

结果裁员的刀最终还是落到了自己头上。 

夫妻俩两年前刚入手了一套120平的新房,有180万贷款,孩子正是开始入学需要鸡娃的年龄,夫妻俩一起失业、大环境又再就业困难,buff叠满简直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有段子说:

“抑郁症之所以是中产的标配,是因为他们见过的太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但是自己又是力所不及,单薄无力的。”

让中产家庭抑郁的是,你不仅够不到上面好的,自身所处的位置还摇摇欲坠。中产就像高铁一等座的乘客,看似和二等座拉开了差距,但是和商务座乘客的差距却要大的多,而且随时可能被二等车的乘客占座。

所以,能不抑郁吗?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8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9

中产抑郁这件事不分国籍,美国的中产家庭也一样抑郁。

有一幅四格漫画准确地概括了曾经美国的中产家庭的面貌: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10

过去,中产意味着一个人的收入可以养育两个孩子、去质量不错的公立学校、拥有一栋不太大但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工作日六点准时下班、能和家人一起欢度周末、能够攒下钱供两个孩子读大学。

但性价比如此高的事在今天很难发生了。

从收入趋势看,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是毋庸置疑的:

1970年,美国中产家庭的中位数为59,934美元

2020年,中产阶级家庭中位数达到了90,131美元,比1970年增长了50%(按通货膨胀调整)

中产阶级的份额却在这50年里下降超过了10%——

1971年,61%的成年人属于中产阶级

2021年,这个数字已下降到50%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11

在《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一书里,作者采访了大学教授、律师、护士和儿童保育员等这些传统职业的中产家庭,得出一个结论:

美国从“中产”到“破产”只有一线之隔、很多中产之家都在疲于奔命也只能勉强维持体面。

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写未来五年,中产家庭无法再负担的7件事情。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12

这7件事分别是:

房屋(对普通中产阶级来说,拥有一套房子将越来越遥不可及)、

新车、

健康保险、

度假、

退休金、

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

以及生活成本(如果工资不增长或生活成本不降低,中产阶级将面临严重后果)

文章后的留言基本都是:哪里用五年、现在就负担不起了。

的确如此。

我认识的一位在美华人朋友,夫妻俩当年走的是留学、找工作、拿身份、生娃、买房这条路,最后留在了美国。

男的工科背景,在大公司做control engineer,女的是社科专业硕士毕业、就业坎坷,换了几次工作最后在一所私立小学当副课老师。

去年初裁员的时候,男方被裁,一直就业不顺,虽然有一些裁员补偿金家过去积蓄,但夫妻俩有俩娃在读私立学校,负担不小。男方后来降薪30%找到了工作,女方因为疫情影响,学校裁了她的岗位。最后,夫妻俩只能把孩子转回公立。

目前,女方正在准备房产经纪考试,希望能搏一把。但从事房地产的前辈告诉她,众所周知华人圈三大职业,卖房子、卖保险、卖保健品,都得靠人脉吃饭。

那些“老人”已经在本地耕耘多年,除非你有强大的背景关系,否则新人入行你一年也未必能做成一个,要她有个心理准备。

全家前途如何,未卜。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13

还有一对华人夫妻,直接选择卷铺盖走人,去当“下沉式中产”。

女方是中国人、男方是马来西亚人,俩人当年是留学的同学,毕业后一起留美、找工作、结婚生娃,在美国奋斗了十年。

女方在办公室做文职,工资低、事情多,生了俩娃后,女方为了照顾孩子方便,做了五年全职妈妈,孩子上幼儿园后,她考了注册护士,重新上岗。 

男方在药厂上班,本来收入尚可,但这两年药企环境不好,疫情结束后他被裁员,要么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要么给offer的公司在离家千里之外,要飞三小时的那种,他如果去要么就全家搬家、要么就做月度丈夫/爸爸,家里的所有事情都要交给妻子打理。 

家里的房贷、医疗保险、孩子的教育支出、自己的养老金每一项支出都让夫妻俩焦虑难安,最后,二人商量卖掉房子、带着剩余不多的积蓄去马来西亚生活。

揣着美元花林吉特,将近一比五的汇率,即使孩子读国际学校,省着点花夫妻俩也可以半躺平度日了。

在reddit上,有一个关于“中产已死”的话题,有三千多名网友参与了讨论。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14

其中有一条高赞回复很好地解释了中产的“死因”: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组图) - 15

然后工厂工作不见了。

然后整个国家都认为成为地产大亨是个好主意。

然后房地产价格暴涨。

然后贷款和信用卡行业繁荣兴旺。

然后工资停滞了二十年,因为人们宁愿申请另一张信用卡,也不愿提出加薪要求。

然后房地产和信用卡泡沫破裂了。

然后每个人都面临着房屋、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的荒谬高昂,而且没有一份工作能支付足够的薪水维持生计。

所言不虚。近十几年来,美国的社会保障越发薄弱、生育成本不断上涨、教育支出大幅增加、怀孕歧视和性别歧视导致的就业不充分、AI对部分工作的替代性使得中年失业成为常态……这些都影响着一个中产家庭经济的稳定性和未来的储蓄能力。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想要过上父母当年的中产生活,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不知道“中产家庭”这个曾经能够展示自己劳动成果、会让自己骄傲的词,是不是真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朱小粉粉粉
朱小粉粉粉 15天前 回复
真不敢想象,作为一名母亲,竟然选择在女儿的毕业典礼上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好自私了
夏凉妹Queen_V
夏凉妹Queen_V 15天前 回复
人生不易,坚强面对
saraMUSM
saraMUSM 15天前 回复
一辈子的阴影
limmisuu
limmisuu 15天前 回复
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
Mr-美國窮屌絲
Mr-美國窮屌絲 15天前 回复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想象一下在自己人生的重要时刻失去最亲密的人,这简直太残忍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