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20.0°C-22.8°C
澳元 : 人民币=4.81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胡适为什么要倡导白话文

2021-08-25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文中提出:白话文学为文学之正宗。这个纲领性的意见,很快就得到陈独秀、钱玄同等人的响应和号召。顺应着时代的背景和革命的浪潮,白话文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范围内扩张。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我国第一部白话文文章《狂人日记》,标志着白话文运动在文学领域的突破。此后,白话文全面代替了文言文出现在报刊、杂志等等文化的领域中,成为“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将我国数千年以来统治阶层的文言和思想垄断彻底颠覆。

胡适为什么要倡导白话文 - 1

胡适出生在清末的官宦世家,在家人的悉心培育下,从小熟读经史,十三岁便能做古文。在这样的环境下,胡适成年后却选择推广白话文运动。探究其中缘由,实际上,在胡适的童年教育中,便已经种下了白话文的种子,而在新时代的思潮和国外留学的“开眼看世界”过程中,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掀翻旧文言的参天大树

白话文小说的通读,使胡适很小便有了白话文的训练

童年乃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人的品性在童年开始形成。我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童年时的所学与所为。——诗人夏巴尼

胡适4岁以前,得益于其父亲的悉心教导,他比同龄小孩更早地识字和启蒙。后来到私塾读书的时候,胡适就是其中的优等生。原生家庭的条件优渥,胡适的母亲每年都会多给私塾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学金,要求先生要将所讲的课文逐字逐句地将意思讲明白。因此,胡适的童年得到了优于旁人的学习资源。

胡适从私塾便已经熟读了四书五经,而且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他却并不认为这能帮助他写作。他在自传《四十自述》中写道:“《周頌》,《尚書》,《周易》等书都是不能帮助我作通顺文字的。但小说书给了我绝大的帮助。”

胡适小时候就表现出对白话文小说的热爱,在9年的私塾时光中,他利用课余的时间就读完了30余本古代的白话文小说。又因为乡里的小朋友爱听胡适讲故事,又逼着胡适将读来的古文故事翻译成白话文。这种早期的训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胡适,在他的心中种下了白话文的种子,是胡适白话文的启蒙。

胡适回忆道:我到离开家乡时,还不能了解《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好处。但这一大类都是白话小说,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白话文的训练,在十几年后对我很有用处。

胡适在上海接受了新式教育,开始撰写白话文报刊

1904年,十二岁的胡适,便远赴上海求学。胡适在上海的求学时期,正好是新式教育浪潮的时期,他就读的三所学校,均是新式学校。刚到上海时,胡适就读于张焕纶创办的梅溪学院中,张焕纶是国内提倡新式教育最早的人之一。但不久后便因为不愿意去衙门考试而退学转投到澄衷学堂。

澄衷学堂是上海国人创办时间最早,声名最盛的近代新式学校。胡适在此读书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中,他不仅刻苦学习,而且阅读了大量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书籍,如严复的《天演论》和梁启超的《新民说》等。读书之余,胡适还频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