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19.0°C-22.2°C
澳元 : 人民币=4.85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2021-11-21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明代文学家施耐庵用精妙的笔法刻画了 108 位英雄好汉。这其中着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武松了。

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评价武松为十全十美的 " 天人 ",说梁山众好汉中 " 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 "。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

根据《水浒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内地在 1982 年、1998 年和 2011 年推出的三版《水浒传》改编电视剧,我们习惯性称其为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

由于这三版电视剧在改编过程中,都存在着优缺点,目前网上观众的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经历过 80 年代的 60、70 后观众普遍喜欢山东版;而部分 70、80 后观众则更喜欢制作更精良的央视版;90 后观众和原著党又对 2011 年版推崇备至。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

其中的争议点也包括三版电视剧中对武松形象的塑造——在这三版电视剧中,武松的扮演者分别是祝延平、丁海峰和陈龙,都是非常优秀的老戏骨,比较他们表演差异有些为难。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4

但茄哥今天还是想从形象、打虎戏、人物塑造、故事完整性这四个方面来对这三版武松进行比较。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哪一版武松最贴近原著,观众最满意。

一、武松形象

原著中武松出场时,有这样一段形象描写——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由此可见武松是个身材魁梧、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的高大男人形象,而且武功卓绝,身体素质极佳。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5

比较祝延平、丁海峰和陈龙三位武松扮演者,我们就可以从相貌、身高、身材和武术功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对照。

山东版在选角时极为认真,不仅要求演员的形象、年龄贴合原著,武术功底也是必备条件——

祝延平是山东泰安肥城人,济南市京剧团武生出身,出演武松时 24 岁,身高超过 180cm,其四方国字脸和一双浓眉大眼,都和武松形象十分贴切。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6

加上 14 岁习武,功底极佳,片中大量动作戏都能亲自上阵。

观众看到片中那些惊险的打斗场景时,对祝延平的过硬身手是打从心底佩服,因此在很长时间都把他当作 " 武松代言人 ",这一点绝对是他的加分项。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7

央视版筹拍时,祝延平虽处于巅峰状态,但也年近 40 岁,央视主创曾有意邀请他再次扮演武松,被他拒绝了。

这个角色后来就落到当时 29 岁的丁海峰身上,他是吉林市人,身高达到 182cm,因针对性增肌,体脂率在 16 左右,显得极为健硕,身材比祝延平更显高大一点。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8

但丁海峰相貌比较粗犷,脸形和五官都没有祝延平那么精致,在还原原著人物形象这一点上就比较吃亏。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9

加上丁海峰是吉林艺术学院出身,身手不如祝延平,在剧中大量由袁和平设计的武打动作,他只完成了其中一部分,难度高的那些都需要借助替身来完成。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0

再说 2011 年版的陈龙,实际上他并不是武松的第一人选。

由于原定武松的扮演者吴庆哲曾受到网友质疑,主创怕影响剧集口碑,只好临时将他替换掉,改由陈龙出演,但陈龙版武松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1

当时 35 岁的陈龙年龄有些偏大,虽也是浓眉大眼,180cm 的身高,身材却显得比较单薄,肌肉纬度也不够,显然剧集开拍前并未增肌。

上海戏剧学院出身的陈龙也没练过武,片中那些武打戏需要频繁使用替身来完成。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2

因此由上面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之后,我们就能够判定:

形象和身手都很好的祝延平能得到 9 分 ( 以满分 10 分计,下同 ) ,扣 1 分是他当时身材还比较偏瘦;丁海峰的相貌不及祝延平,也没有武术功底,可得到 8 分;身高、身材、武术功底都有所不及的陈龙最多只能得到 7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3

二、打虎戏

接着我们来比较观众最为在意的 " 水浒精华 " 打虎戏,这是小说中武松的高光时刻——历来有武松戏演得好不好,关键在打虎戏的说法。

三版《水浒传》中,恰好这 3 段打虎戏拍出了不同水准,也给观众留下了褒贬不一的印象。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4

山东版中的打虎情节:是在一片树林中实景拍摄完成的,剧组使用了真老虎,将训兽师和老虎互动的镜头和祝延平打假老虎的镜头剪辑到一起,呈现出武松打虎的过程。

那头老虎十分凶猛,以当时的条件,能看出剧组肯定是冒着巨大风险来拍摄这场戏的。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5

小说中描写的打虎情节,细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

但和祝延平配戏的假老虎,是用剧组人员披着虎皮假扮的,那些一晃而过的镜头仔细看,很容易就看出破绽。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打虎的过程略显粗糙,但也已很不容易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6

央视版的打虎戏:同样是用剪辑的方式把真老虎和丁海峰放到一起,可以明显看出丁海峰面对的只是假老虎,而那头真老虎始终是和训兽师在一起,且其中一组镜头还用到了假人。

只要拿那段打虎的镜头看上几遍,就能轻松鉴别出来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7

与山东版不同的是,央视版的那片树林还是棚景,这有利于更好的打光,镜头也能拉得很近,呈现出老虎身上更多的细节。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8

认真比较的话,央视版在镜头的处理上要更加成熟,剪辑也更好一点,略胜于山东版。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19

再来说 2011 版,按理说与央视版相隔 13 年,且当时 CG 技术已比较成熟,应该能够拍出更加逼真的打虎画面,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令人失望。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0

也许是为了节省成本,打虎的过程是用 CG 特效做出来的,连真老虎都没有用到。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1

更令观众接受不了的是,导演鞠觉亮认为常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头华南虎太不可思议了,因此他擅自改了故事情节,给武松配一把匕首,把原著中的 " 打虎 " 硬生生改成了 " 刺虎 "。

剧集播出之后,这段情节遭遇观众的极大非议,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 2011 版的一个原因。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2

综合上面分析,在三版《水浒传》电视剧中,山东版和央视版的打虎戏水平非常接近,但细节上都有粗糙地方,央视版比山东版略胜一筹——打分的话山东版 8 分;央视版 9 分;而 2011 版最多只能得到 6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3

三、人物塑造

三版《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都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诞生于 80 年代的山东版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也着重于对英雄人物的塑造。

而那些反面人物,则原原本本的、不加修饰地呈现其丑恶的一面。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4

武松是最能体现正确价值观的英雄形象,因此剧中对他的形象进行了美化。

原著中武松形象的一些瑕疵都被去掉,而血溅鸳鸯楼这个黑点更是完全被洗白,玉兰的死也被处理成跳楼自杀,而不是被武松一刀杀死。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5

与其相对的,由牟霞饰演的潘金莲,则完全是一个恶毒妇人的形象。牟霞的长相有点像邓婕,亦自带一种泼辣女人的气质。

在剧中她出场的时间不多,但潘金莲身上那种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却被她诠释得很好,也得到观众的认可。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6

山东版节奏明快,偏重打戏,因此在选角上比较硬核。

比如:扮演西门庆的于志杰其实是武打演员,出场时间并不多,主要任务是负责打戏;而鸳鸯楼上喝酒的张团练是由于承惠饰演的,镜头虽然不多,却是本剧的动作指导。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7

90 年代央视版的剧中人物的形象则显得更加立体,比如武:松的身上多了很多人性化的刻画,亦并没有回避其 " 恶 " 的一面。

日常的粗鲁个性、遭人陷害时的内心挣扎、报仇雪恨时的决绝,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比山东版要好一些。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8

最大的不同出现在潘金莲这个人物上,剧集花了很多笔墨来描王婆设下毒计,西门庆勾引潘金莲的过程。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29

王思懿饰演的潘金莲出场时亦是良家妇女,在向武松表白失败后,内心彷徨之时坠入王婆的圈套,其一步步转变的过程刻画非常细腻。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0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1

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剧中的王婆,当时已经 60 岁的李明启老师将其表面和善、内心恶毒的特点塑造得尤为出色。

其后她又参演了《还珠格格》,饰演剧中反派容嬷嬷,使其身恶毒老妇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迎来了演艺事业的辉煌。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2

2011 版的武松形象相比就显得比较内敛,没有突出的性格特点,这也许跟编剧的设定,和陈龙自身的表演也有一些关系。

但甘婷婷饰演的潘金莲给人印象很深,其颜值是所有版本中最美的,自从剧集播出后,很快就取代王思懿成为观众心中最美的潘金莲形象。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3

另外相比之前的两个版本,2011 版对一些小说中存在 " 恶行 " 的梁山人物都进行了美化处理。

编剧温豪杰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洗白小说中杀人如麻的孙二娘,给她安上一段因受人凌辱而导致性格转变的回忆戏,但效果却很一般,观众普遍难以接受。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4

总之,这三部电视剧的人物塑造:山东版受时代所限,其人物都显得比较脸谱化,但还是令人满意,足够为其打 8 分;央视版人物塑造很到位,且都显得立体,是目前最好的版本,能打 10 分;2011 版总体显得比较平庸,对不少人物形象的改动较失败,只能打 6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5

四、故事完整性

最后来对比三版《水浒传》的故事完整性。

小说中武松从出场到退场的情节包括遇宋江、景阳岗打虎、杀嫂、斗杀西门庆、十字坡打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蜈蚣岭试戒刀、醉打孔亮这 10 个段落,以每个段落给 1 分计。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6

山东版因为是单元剧,省去了遇宋江,直接从景阳岗打虎开始,到蜈蚣岭试戒刀为止,一共拍了小说中 8 段情节,可得到 8 分。

但剧集的最后给了武松上二龙山,和鲁智深、杨志相会的画面,这部分小说中都没有,可以加 1 分,因此最终得分是 9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7

央视版在这一项就比较吃亏了,虽然有柴进庄上遇宋江,却没有蜈蚣岭试戒刀和醉打孔亮,便只能得到 8 分。

央视版很多小说中精彩情节都遭到了删减,开篇的九纹龙史进直接沦为龙套,鲁智深的戏也被删掉了一大半,武松戏能够基本拍全,已经很不容易。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8

2011 版拍了 86 集,在故事完整性上是三版中最好的,这也是其值得推崇的地方。

剧中的武松戏虽然没有前两版拍得那么好,却把小说中武松出场的所有情节都拍出来了,因此也能够毫无争议的得到 10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39

五、总结

最后我们来算一下这三版《水浒传》中武松戏的综合得分:

山东版武松形象得 9 分、打虎戏得 8 分、人物塑造得 8 分,故事完整性得 9 分,最终得分 8.5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40

央视版武松形象得 8 分、打虎戏得 9 分、人物塑造得 10 分、故事完整性得 8 分,最终得分 8.75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41

2011 版武松形象得 7 分、打虎戏得 6 分、人物塑造得 6 分、故事完整性得 10 分,最终得分 7.25 分。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42

自此可以看出山东版和央视版武松真的是势均力敌,都有其突出的优点,综合得分不相伯仲。

而 2011 版《水浒传》虽然是三版中情节最为完整的,但武松戏实在拍得不尽人意,综合得分也是三个版本中最低。

将山东版、央视版和 2011 版“武松”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 43

今年距离 2011 版《水浒传》正好 10 年,茄哥真心希望有影视公司能重拍出比这三部剧质量更好的作品。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