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5.6°C-16.7°C
澳元 : 人民币=4.86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印度教的三相神

2022-06-08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三相神,梵语原意为“有三种形式”。印度教的三位一体,以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分别代表天帝的各种宇宙功能。毗湿奴象征护持,湿婆象征毁灭,而梵天则是这两种相对立的准则的平衡者。

梵天

印度教创造之神梵天(Brahma),是奥义书哲学的抽象概念“终极实在”或“宇宙精神”-----“梵”的化身。梵天的前身是吠陀神话的创世主。传说梵天是从漂浮在混沌汪洋中的宇宙金卵里孵化出来的,或者是从毗湿奴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然后他开始创造世界万物。

印度教的三相神 - 1

在印度教造像中,梵天通常是婆罗门祭司装束,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莲花上或乘骑天鹅。梵天居住在迷卢山,他创造的辩才天女萨拉斯瓦蒂(Sarasvati)是他的神妃。梵天原来是婆罗门教至尊的主神,后来佛教兴起之后,将他与吠陀主神因陀罗(帝释天)收纳为佛教的护法神。

佛教解释:梵天Brahma,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净、离欲。印度思想将万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创造神,与湿婆(Śiva)、毗湿奴(梵Vişnu)并称为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之三大神。

据摩奴法典所载,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头,其一头传为湿婆所毁,余四头,具四手,分别持吠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佛教将其列为色界之初禅天。一般分为三种,即梵众天(梵Brahma-pārişada)、梵辅天(梵Brahma-purohita)与大梵天(梵Mahā-brahman),总称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统御梵众之人民、梵辅之辅弼臣。

又通常所称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梵Śikhin)或世主(梵Prajāpati)。

按印度古传说,为劫初时,从光音天下生,造作万物,佛教中以之与帝释天同为佛教护法神。释尊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下降此世时,梵王为佛之右胁侍,持白拂;或谓是梵天与摩罗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长为一由延半,寿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宫殿,称为梵王宫。

密教将其列为十二天之一,守护上方。密教之梵天像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莲花、数珠,左手执军持,作唵字印,乘七鹅车,戴发髻冠。又供养大梵天之修法,称为梵天供。[大智度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大日经疏卷五、中论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记卷四]

湿婆

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S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的象征。印度教三大神之一。

毁灭之神,也担当创造的职能,由吠陀时代的天神楼陀罗演变而成。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有他的神话。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毁灭一切的神火,曾烧毁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得三魔城毁灭者之称。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他吞下能毁灭世界的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得青颈之称。

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