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0日 13.0°C-15.1°C
澳元 : 人民币=4.84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 4 件事真的会让你离钱越来越远,很多人没意识到!

17天前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好习惯受益终身”,相信不少人听都听过这句话。

好习惯或许可以让人越来越好,同样的,一些坏习惯也可能让人变得越来越糟糕。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 4 个习惯会让钱离你越来越远,一起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1.家里总是乱糟糟的

很多人“明明很想攒钱,但就是攒不下来”。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妨先观察一下自己的房间和居住环境。

如果现在你家的访客门铃突然响起,有客人到访,你家里的环境是否整洁到可以直接对客人说“请进”的程度?

作为独立理财规划师的 20 多年间,我拜访了各种各样的家庭,接受了很多家庭的经济咨询。其中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会攒钱的人都会收拾房间”。

1.不收拾房间的人的 5 个共同点

归根结底,整理收纳就是将物品减少到适当的量,再加入一定收纳精髓的行为。不会整理收纳,是因为心理上产生“浪费”“不舍得扔东西”等这类纠结和矛盾。想要解决该问题,首先要了解自己,不收拾房间的人的共同点如下:

①喜欢购物且经常在不经意间冲动消费。就是所谓的“浪费癖”。看见就想买,由于总买些没有用的东西,他们的钱越来越少,堆积的东西越来越多。

②不囤货不成批购买就焦虑。不会收纳的人,物品管理混乱。一旦存货减少他们就开始焦虑,明明有类似的物品还是要继续买。囤货、成批购买已成习惯的人需要引起注意。

③对“免费”“赠品”毫无抵抗力。对免费的新品和商品、赠品毫无抵抗力的人,容易因为优惠而购买毫无用处的物品。人们只能看到对物品付出的金钱的价值,对于免费得到的东西,其结局就是被丢在房间的角落里。

④怕浪费而不扔东西。不收拾房间最大的原因是“不会扔东西”,孩子的纪念品、昂贵的礼服、首饰等都是充满回忆的物品。不会整理收拾家的人,往往无法判断物品是否可以扔掉。

⑤用过的物品不放回原处。这里有两种问题,即性格的问题和收纳不合理的问题。前者指有人本身做什么事情都很散漫,他们家中没有“某个物品固定的位置”,所以多数情况下也不收拾。后者是指他们即使确定了某个物品的固定位置也不放回原位,例如,明明在客厅剪指甲,却把指甲剪放在洗手盆处,使用场所和收纳场所分离,就很有可能引起收纳不合理的问题。

这些共同点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出现的。但是,重要的是自己能否注意到自己有这类行为。如果自己意识到的话,在过度购物和囤货之前就能够自我克制。既不收拾家也攒不住钱的人,大都对自己的这些行为毫无意识。

2.为什么收拾房间有助于攒钱呢?

显而易见,收拾房间后物品就会变得“可视化”:“竟然有 10 个锅铲!”等,你会开始惊讶于现有物品的数量(见下图)。

如果你把这些物品好好清理收纳,减少到合适的数量,得到清爽的空间,那么你的心情自然也会变好。进而,认识到自家物品的正确用量。

由于物品自身数量减少,每个物品的存在感就会被放大,人们就会开始认识到对当下的自己而言,真正的必需品和喜欢的物品分别是什么。那样的话,就不会随意购物,减少浪费,自然而然变得节省起来,从而开始攒钱大计。

如果家庭经济困难的话,人们会想着“先要省钱啊!”即便如此,我们不妨先观察周围情况,稍微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和意识。

2.冰箱里总是满满当当的

从冰箱可以看出,其主人或者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和“价值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食品”与生活密切相关。

冰箱内部的食品摆放整齐,证明这个家庭在购物时,只购买能使用完的分量。反之,冰箱里乱七八糟,不知道东西放在哪里的家庭,应该是购物没有计划的家庭。“以为没有了才买的,结果还有”“因为价格便宜而买了很多,结果吃不完”等,为了避免重复购买和食物浪费,重新查看下冰箱里的物品吧。也就是说,整理冰箱,就能控制餐费!

另外,冷冻室有大量的“剩饭和肉”的人需注意,下面所列出的各项特征,是难以攒钱家庭中冰箱的常见特征。

没有规划好食材和食品的摆放位置,刚买的食物往空的位置一塞,冷藏室马上就变得满满当当。挤在里面的食材被遮挡着,不容易找到,很多人的食物常常就这样放到过期或是腐坏。

而且,不少人在买东西时总觉得“大容量 = 实惠”。根据家庭的情况,其实,严格按照能用完的分量去挑选购买商品才是合理的做法。例如,对于单身不经常做饭的朋友来说,买那种小瓶的调味料就足够了。并且,放进冰箱的物品量少的话,还能节约电费。

进一步说,把大量剩的米饭和食材“暂且”用保鲜膜包好冷冻的人也要注意,如果不及时全部吃了,再想起来食物可能已经变质了,吃了影响健康,不吃导致浪费。

可见,越是会节省的家庭,越是要规划好冰箱里食材的摆放位置,将“库存可视化”,每周 1 次清空冰箱进行“冰箱重置”。试着以“1 周不再购买!”的决心挑战一下吧。

3.过于在意性价比

1.过于在意性价比的人,资产容易受损

性价比是指相对于付出的成本(费用)来说,获得的收益(成果)的多少。也有人会误认为“性价比高 = 便宜”,但其实这是两回事。

性价比是人们通过对比付出与回报,根据收获是否比付出多、是否有较高满足感的回报来判断的。另外,性价比不仅适用于费用,还可以用于综合时间、劳动、重要性等来衡量优势和劣势。总之,性价比是“花费多少费用和劳动,可以获得多少好处(利益)”,是对效率性的判断。

乍一看,日常生活中重视性价比,给人一种非常合理的印象,但如果过度在意性价比,就有可能失去重要的东西。

2.仅凭性价比来选择物品,总有一天会后悔

过于在意性价比的坏处还有一个,那就是性价比高的商品层出不穷。例如,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汽车、空调等,每年都有性能提升的新产品问世。而且,每当新产品问世后,旧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也会低于自己当初购买的价格。因此,仅以性价比为标准选择商品的话,可能早晚会后悔。

即使是因为“这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最好的商品”而购买,这里的“最好”也仅是指购买时间当下的最好,稍微过一段时间,还会有性价比更好的商品上市。如果能想象到那时会有多么后悔,我们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选择物品的标准。

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如为寻找更便宜的商品浪费时间,买到劣质产品结果不耐用,或者陷入商品不符合自己的需求而需重新购买的窘境等情况。

如果以“节约”为目的,重视性价比的话,不仅要考虑价格,还需仔细研究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否喜欢。虽然价格稍微贵一点,但是很珍惜地使用,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得到高性价比的结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4.好几年才做一次体检

健康是头等大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即使患有某种疾病,也“不会死”(更准确地说是“不能死”)的概率越来越高。明明“不能死”却和健康的身体一样“不工作”,由于没有收入而“没钱”,如果处于这三“无”状态的话,经济上不可避免会负债。

1.越是经济上不富裕的人,越应该接受癌症筛查

说到癌症,人们很容易认为这是老年人才患的疾病,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癌率也逐渐增高。但是,近年来一些癌症已向年轻人靠近。例如宫颈癌,二三十岁的单身人群或是忙于育儿和工作的年轻群体患此病的概率也有。患者不去检查,也没有症状,但等到发现患病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正因为如此,大家才要定期做体检和癌症筛查。

2.早期发现患癌的话,会减少医疗费和其他的费用

“因为没有钱,所以不做癌症筛查”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正确的想法应该是“没有钱的人更应该好好进行癌症筛查”。这是因为,癌症这种疾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的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越早期发现,治愈后复发的风险就越低。

例 如, 女 性 最 容 易 罹 患 的 乳 腺 癌 的 5 年 相 对 生 存 率(2011-2013 年诊断病历),一期为 100%,二期为 95.9%,生存率非常高。但是,三期降到 80.4%,到了四期仅为 38.8%,生存率大幅下降。男性患病率第一的前列腺癌也是如此,一期到三期的 5 年相对生存率为 100%,但是四期只有 65.6%。

癌症的生存率是指确诊癌症以后,一定时间后生存的概率,一般是指相对生存率(排除因癌症以外的疾病或事故造成身故而计算出的结果)。

也就是说,即使得了癌症,如果能定期接受癌症筛查等检查,在早期发现的话,就能够降低死亡风险(根据癌症的种类)。同时,也能够降低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

虽然治疗癌症相关的花费,根据癌症的种类和进展程度、治疗观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通常情况下都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癌症发病时需要一定金额的治疗费用,如果复发、转移就会再次花费治疗费用。如果治疗时间延长,费用也会随之增加,影响到工作和收入。

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明明自己没有感觉到什么症状,检查就是浪费钱”“去检查太麻烦了”,但是如果吝啬检查费用和检查时间的话,就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以及其他费用风险,收入也会暂时中断,可谓是本末倒置。所以,越是经济不富裕的人越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和癌症筛查。

不过,进一步来说,癌症筛查也不能盲目地进行。每个人适合的检查项目不同,癌症筛查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个人的身体情况来看,建议提前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根据医生建议来选择适合的检查项目。

《为什么你攒不下钱?》

冰箱里堆满了冰袋?衣柜里有 3 条黑裤子?把“可惜”挂在嘴边?注意啦,这些可能都是“存不下钱的人”的特征!存不下钱,可能不是因为收入低,而是因为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有问题!资深理财规划师黑田尚子,通过 25 年以上的家庭咨询经验,发现努力存钱却收效甚微的人和家庭,往往有着一些共通的行为。

本书将从日常行为、理财投资、家庭生活等方面,逐一解说 50 个正确的用钱习惯,助你养成“吸金体质”。

策划制作

来源丨图书《为什么你攒不下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策划丨钟艳平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