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9日 17.0°C-18.3°C
澳元 : 人民币=4.76
黄金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2017-07-24 来源: 吴晓波频道 评论0条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39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这种不适应感要么被排异,要么被接受,世界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地改变了,这个过程非常的微妙和美好。


——《创新就是让人稍稍不适》


文/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晚,小巴的朋友圈被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刷屏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北京对 “开墙打洞”进行的整治工作正在令许多逐梦者逃离北京,而“剩下2000多万人,假装在生活”。

 

所谓的“开墙打洞”,即北京不少胡同和居民楼,出于经商需要,或出于生活所需,在墙面上打洞,做些小买卖,如小饭馆、水果店、奶茶店、理发店等。


这场整治中,不少店被关的关、拆的拆,颇显凄凉。还有媒体特意搜集了一组胡同整治前后的对比照,让人十分惊讶。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1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2

 

由于整治前后差别巨大,令人生出许多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这些店虽小,但让胡同洋溢着烟火气息,烙下了生活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印记,整治它们就像拆除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


如《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一文作者认为,这使得北京“离宜居和包容开放越来越远”;


但也有人提出,这些商铺占道经营,侵占公共空间,不仅影响了附近居民正常作息,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整治是对居民的负责。


北京胡同的“开墙打洞”究竟算文化传承还是违章建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小巴采访了一些大头,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3


王硕

青年建筑师、城市研究学者

META-工作室 | META-跨界研究院 联合创始人

 

“不同人眼中的胡同是不同的

城市生长的真正原动力是人”

 

其实,对于北京胡同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一直以来,不同人就有不同视角:


生活在胡同中的老北京:这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方式;


一些民众:留着胡同不改造,简直就是犯罪,因为胡同中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差;

 

另一些民众:曾住过胡同,有怀旧之情,但没有了也无所谓;


还有一些民众:应该像影片《老炮儿》一般,保护原汁原味的胡同;

 

某教授:去保护已腐朽的胡同,简直就是民粹主义;

 

外国朋友:满街烤串、大排档,有卖烟、卖DVD、还卖披萨的胡同巷子,特别北京;

 

一些商人:胡同已过时,应该被开发成现代商业街;


……


在城市发展、胡同整治中,从来不缺批判的声音,但极端的批评,只会使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时候,需要我们找到一种途径,让大家没有偏见地去理解这个混杂的现实,让原有居民、新移民、本地商家、政府、开发商、设计师等等,都坐在一起交流,最后达成协同的机制。

 

当前,很多胡同正在走向中产化,甚至豪宅化,这是不可避免的。更可怕的是,一些胡同在表象上恢复传统风貌的同时,快速走向旅游化,一切都是为了服务来旅游的人,为了掏旅游者的钱包,变成了一种野蛮粗暴的形式和商业逻辑,租金也水涨船高。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4


所以,我们不应该用复刻的方式,去再现“胡同集体回忆”这样的怀旧文化,并不假思索地去消费这种文化。而希望以属于当下的、新的生活方式去重新达到那种难能可贵的城市空间和社会结构,人与人的关联和文化,去发扬出一种被消费主义严重低估和忽略了的“日常的北京”。

 

面对城市的发展变化,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它背后的生长逻辑,以及能从中学到什么城市活力生长的基因?

 

任何事物,包括城市空间,都会有生发演化,盛极转衰的过程。但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它,就算它哪一天挂掉了,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促进城市活力的模式运用到激活其他的街区去。比如我所参与的一个“燕京里”青年社区,就是把我们之前城市研究提取出的空间原型运用到一个老单位大院儿的更新中,使它能够很快地充满活力,并能够不断的进行迭代和改进。


归根结底,促使城市生长的真正原动力是背后的人,想要多样化的城市,就意味着需要多样化的人。而一个城市街区/社区中的不同圈层的人之间的平衡制约,为街区/社区的健康运作起着重要的协调机制的作用。


即使北京再繁华再整洁,而如果把不同的人群都封住了,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失却了多样性,剩下的人越来越趋于同一个层级,最终会让城市变得无趣。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5


秦朝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

 

“保护一件事物

最好的方式是让它活着”

 

我不是北京人,不是北京胡同串子,但我平时喜欢串胡同,除了可以感受和呼吸到老北京的气息,更喜欢散落在胡同里的各式特色餐馆、咖啡小馆、酒吧。现代、文艺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并与时俱进形成了现代北京胡同的独特文化。

 

在这里,老街坊可以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当年青春的自己而更加活力;老建筑赋予新生命,用商业价值的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北京的胡同里因为那些散落的小馆商业而更美。

 

保护一件事物,最好的方式是让它活着,活着就会有一种最好的自我修复方式。就像我很喜欢的西塘古镇,被称为活着的千年古镇一样,如果里面没有现代的生活服务设施,没有特色的客栈和小店小馆,谁会愿意在这里生活?又怎么能让古镇活着?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6


我相信北京胡同整治的初衷是好的,但问题是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技术含量有待提升。这个问题反正也不止一次震惊了大众,从G20杭州对古建的“化妆”,到过去街边店面千篇一律的门头,再到现在北京胡同用砖头水泥粗暴封填,这相当于堵上了胡同文化呼吸的毛孔,剩下的就只有窒息.....


说实话,有些胡同的整治,丑陋得像拆迁现场,我不相信继续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会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如果人们不再愿意走进胡同,胡同就成了封闭的围城,这里的人们只会更加孤寂,与世隔绝就是加速凋零。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7


袁牧

住建部城乡规划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北京越多元,才能越活力

 

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经历了非常大的国企改制,大量下岗人员没有出路。于是他们利用社区、街角的空间,开墙打洞”做小买卖,自谋生路,解决了下岗问题。

 

但这对于当前的北京来说,却成了乱的根源,所以要治理。当然,这些安全隐患、违章建筑、影响市容市貌等也是问题,但都可以通过技术去解决。

 

我认为,真正原因在于,这些年的北京由于大量人口的聚集,城市病严重,需要控制人口。上海也是如此,提出到2020年,乃至2040年,都要将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所以北京、上海等城市要将一部分人口的增量,变成存量,甚至是减量。

 

但当前的北京有“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沿长江经济带等大战略目标要去实现。国际人口、高端创新型人口不能减,只能从底层去减人口。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就业机会,便会有人自动离开。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8


虽然当前动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但一个城市一定有高端、中端、低端产业,它们是逐级服务的。当底层人士的生存和就业受影响时,会一级级向上影响,虽然有一定的时间差,但最终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活成本。

 

我们并不建议这么去做,因为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活力,而活力在于人口的杂居、不同层次人口的混合。越多元,越活力。

 

联合国有一项共识: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在一个城市有均等的发展机会。所以,当前的做法,最不能让人接受的一点在于,它间接使部分底层人士在这个城市无法获得均衡发展。希望我们可以少用管制的办法,多用管理的办法,市场该做的事,还是留给市场去做。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9


张杨

文化传播资深策划人、制作人、导演

 

“只有活得丰富多彩的北京城

才能是代表中国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现存的胡同是近几百年来北京人生活的建筑,而且是曾经最普遍的建筑,在明清乃至民国。胡同里生活过的既有学术大师,也有封建王朝的官吏大员,甚至王爷贝勒乃至贩夫走卒,每个阶层的人都有,所以胡同并不构成一种所谓的胡同文化。

 

胡同最流行时,它与现存的故宫等著名王府一样,是北京人生活起居的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王府变成了著名的历史文物建筑,而胡同却奇迹般地依然作为当代北京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北京这座具有极大包容性文化的国际化大都市,所不能被抹去的生活印记和城市标志。

 

北京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走过半路,建国后各个时期的城建高峰期曾让胡同频临灭亡,近二三十年又开始抢救性维修和保护。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10


不过很多人有一些误解,其实本次“拆墙打洞”的大部分区域并非胡同,而是50年代建设的那些旧宿舍区,当年这些砖混底层楼房作为新中国建设热潮的标志性建筑,是共和国首都的新生态样本。它曾经覆盖了胡同,而今天,它与残存的胡同有着同样的遭遇。

 

胡同不是北京的全部,但是当代北京的珍贵的饰品之一。不是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建筑形式的问题,而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标记应该是跨越时空的,以多样化建筑形式和多生态生活方式并存的,是共和国首都千年古都文化与当代北京精神相对完美融合的,这才能代表真正中国的城市风貌。

 

只有活得丰富多彩的北京城,才会是生机盎然的城市,才能是代表中国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2000万人生活的假与真,全在北京胡同的拆或存?| 小巴问大头 - 11面对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不是争辩,而是了解。喜欢思想食堂的老师和课程,但到不了现场听课怎么破?观看吴晓波、吴思、雷颐等50位老师超150小时授课视频。

点击下图▼直接订阅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